作者:洞见Atao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
沈从文幼年时,性格乖张,烈性如火。
后来开始读书,性格转变,温柔如水。
他曾写道:“读书愈多,我的性格愈像水,在天可作云雨,在地可为河海,任大风如何吹皱,始终淡然处之。”
爱读书的人,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刻,面对生活的刁难,也不会慌张。
01
读书,打开自己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
一个年轻人,被困在一个房间,面前有一扇紧闭的大门。
他使尽浑身力气也打不开,灰心丧气的他只能祈求上帝为他脱困。
上帝如愿降临,却只丢给他一本书。
他问到:“我要的是钥匙来开门,书能开门吗?”
上帝回答:“想推开你的命运之门,书籍就是最好的钥匙。”
沈从文青年时期,军阀混战无人向学,沈从文像一株野草,整天逃课到处瞎混。
直到有一次,老同学陆弢竟然为了赌气,与别人比赛渡河而被淹死。
看着好友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沈从文陷入了深思:
“如果人生只是这样荒诞,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他开始埋头读书,希望找到人生的方向。
他阅读从唐宋诗文,到英德文章,再到时兴的《申报》、《新潮》,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在一片书海里泡了两年,沈从文变了,他开始向往更大的天地。
他对朋友说道:“我想去北京上学,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
初到北京,沈从文决心靠一支笔留下来。
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隆冬时节,沈从文没钱生火,就蜗居室内裹着破床单写作。
每当苦难压身,难以自持的时候,他都会翻开狄更斯的书读上一会。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主人公总能于黑暗中找到希望,尤其是大卫科波菲尔,与命运抗争,最终靠写作走出苦难,过上幸福生活。
这给了沈从文莫大的鼓励,他说:“狄更斯的作品,真给了我好大一份力量。”
后来,沈从文终于在《晨报》上发表文章,迈入文坛,笔耕不辍,终成文学大家。
浅陋之人,目之所及,只看得见眼前的蝇营狗苟,装不下远方的山川宇宙。
读书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有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前行。
无论行路如何颠簸,书籍总能抚平人生的慌张,赐予我们不断跋涉的力量。
02
读书,治愈自己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人生就像一条波浪线,起起伏伏,总有波澜。
面对危机,不读书的人像草,只能接受随风摇摆的宿命。
爱读书的人则像树,多年阅读积累,已经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风雨的侵袭下,依旧能绝处逢生。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于不惑之年罹患抑郁症。
暴瘦、颓废、自闭,他曾几欲轻生。
后来,他通过反复抄读《道德经》和《曾国藩家书》,在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里找到了解救自己的答案。
无独有偶,沈从文在47岁那年,也陷入低谷。
特殊时期,沈从文因为写过很多爱情小说被批判为“桃色作家”。
再加上沈从文一生情系故土,笔下永远绕不开湘西的传统民俗,这与当时倡导的新文学理念相悖。
自己坚持的创作方向无法继续,整日写官样文章对沈从文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他悲叹道:“写这样的文章,我还是我沈从文吗!”
绝望、痛苦到极点的沈从文先后两次自杀想了结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他把手指插进电线插头,结果被大儿子救下。
第二次,他割开手腕,怕死不了,又喝了一罐煤油,结果又被妻子救下。
求死两次而不得,沈从文醒悟,觉得自己命不该绝。
他一头扎进了古诗词中,穿越千年,与古人相拥。
他读苏轼,读白居易,读杜甫,在一篇篇洋溢着顽强生命力的诗作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中的朝阳点燃了希望,月光温柔了寒窗。
一颗冰冷的心,又重被唤起,自此,他再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
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在悄然中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当他们面对困境时,可以迅速调整自己,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使自己得以脱困。
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一个人性格的韧性、耐力的厚度、思考的深度也会得以加强。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读书赋予他们的力量,都可以让他们在绝境中开出花朵,化解危难。
03
读书,安顿自己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接受《十三邀》采访。
主持人问他:“人的归宿是什么?”
许倬云回答:“我伤残之人,要能自己不败不馁,唯有向内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年幼时身有残疾,不能行走,于是他把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在阅读中,他提升自己的内在,丰富自己的学识,成历史大家。
人行于世,现实生活中难免有诸多不如意。
而阅读恰恰能提供一所庇护所,从而使人的心灵有所寄托,得以安顿。
沈从文晚年时,文学创作多受钳制,书稿文集也被悉数抄没。
还被罚去打扫女厕,备受羞辱,加上他身体虚弱,常常无故流鼻血,身体和精神都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挣扎许久,沈从文选择搁笔文坛,转而研究文物,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安身立命。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从此,他住到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在文物之路筚路蓝缕,于众声喧哗中,独善其身。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却说:“整日读文献,别人以为枯燥,其实我很从容。”
在读文献研究历史文物的过程中,沈从文的灵魂有了寄托。
他的精神世界便像一片瘠土,重又涌入活水,变得生机盎然。
他的侄子黄永玉,那段时间感到苦闷,叔侄俩在胡同相遇,沈从文轻声宽慰道:要从容啊!
之后,沈从文迁居双溪,旅途劳顿使得旧疾复发,去买止痛片,出了医院,一路唱着戏曲,像个老顽童一样,载歌载舞,神采飞扬。
黄永玉担心他的身体,没想到沈从文竟反过来写信安慰他:
“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一定喜欢…”
沈从文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给了黄永玉很大的鼓励,支撑他熬过了最难的那段时光。
一位哲人曾说,人想要活得幸福,肉体和灵魂都需要有个家。
现实中,人的肉体容易安放,一间房一张床,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可太多人,终其一生,灵魂都似游魂无处安放。
而爱读书的人,却可以于浩瀚书海中,为自己的灵魂寻得一方净土,觅得一处庇护。
就像鸟需巢归,人亦需归途。
此心安处是吾乡。世间唯有读书,灵魂才有归属。
南宋诗人尤袤曾说: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读书的益处太多:
当少年,助你立志,行稳致远。
当中年,铸成格局,渡人自渡。
当晚年,丰盈灵魂,安顿余生。
点个赞吧,余生与书相伴,多读书,读好书。
标签: 读书的好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