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三周自由行日记(3-10)

哈哈库 76 0

  图片见前贴

  目录

  2016/6/15 理想“旅行前书”:《俄罗斯》

  2016/6/30 百变小金与细心小李

  2016/7/2 歪打正着的美术馆之旅

  2016/7/3 从沙皇墓地看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

  2016/7/4 从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

  一、多变的旅行计划

  二、无锁的莫斯科旅馆房间

  三、状况百出的首次俄罗斯铁路之旅

  2016/7/5 热情古雅的弗拉基米尔

  2016/7/6 热心的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

  2016/7/7 苏兹达尔的野性与文明

  2016/7/8 苦掩烟瘾的小保姆Nesty

  2016/8/10 雅罗斯拉夫尔美术馆里的婚礼

  2016/7/12 一个人的叶宫花园

  2016/7/13 累死人的东宫博物馆

  2016/7/14 满城“咖啡”与夏宫“活雷锋”

  2016/7/15 逃离圣彼得堡

  2016/7/15 俄罗斯的诞生地:诺夫哥罗德

  2016/7/16 好脾气的俄罗斯火车

  2016/7/16 东正教的梵蒂冈:谢尔吉耶夫

  一、圣三一修道院的慷慨与周到

  二、虔诚的东正教徒

  三、令人惊艳的俄式洋葱顶

  2016/7/17 故地重游莫斯科

  2016/7/21 一万元能干什么?

  2016/7/23 在俄罗斯旅馆的别样体验

  2016/7/26 我的奇葩瑞典室友

  2016/7/29 无处不在的俄罗斯双头鹰

  2016/7/2 莫斯科Thomas Hostel

  歪打正着的美术馆之旅

  从位于赫赫有名的麻雀山(也叫列宁山)上、环境优美的莫斯科大学出来,本想去附近的新圣女公墓,结果坐地铁被误导,阴差阳错到了高尔基公园附近。适逢公园有活动:警察一年一度的大练兵比武,摩托和汽车两项,周围挤满观众,热闹非凡。公园大门对面就是俄罗斯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美术馆楼前有个花卉展,里面除了花卉不多,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尤其是很多妙趣横生的小雕塑,让人忍俊不禁。最后进入今天的参观重点:俄罗斯国家现当代美术馆。

  昨天下午在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参观的主要是俄罗斯20世纪以前的美术作品,而俄罗斯国家现当代美术馆里,主要展示的是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现当代美术作品,这些画作明显用色丰富大胆得多,但人物表情仍是一如既往地严肃或面无表情,与欧洲文艺复兴时的画作有些类似。两个下午欣赏了那么多俄罗斯优秀美术作品,也没见到几个笑脸。但20世纪以前的美术作品题材十分丰富,宗教与世俗,自然与肖像(或两者完美融合),贵族与平民,静物与建筑,应有尽有,很多作品非常耐看,引人驻足良久,浮想联翩。俄罗斯美术作品还有个特色,就是有很多以家庭形式出现的画作,夫妻与子女,甚至还有祖父母,可见俄罗斯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浓厚。《前线来信》是个例外,作品中的人物表情比较丰富,光影、色彩、构图、主题都无可挑剔。展品中有些木雕作品,也是我的最爱,它们看似粗糙,却很精致,人物表情虽然单一,但动作飘逸,惟妙惟肖。

  下午整理照片、发微信,在厨房和三个十六七岁的准大学生(他们来莫斯科递交申请大学的资料)聊了会儿,六点半出去找高尔基故居和普希金广场。没想到在普希金广场附近大约一两公里长的街心公园,居然见到一字排开六张乒乓球台,并且都有人在打球,其中人气最旺的是一帮同样十六七岁的准大学生。听到我来自乒乓故乡中国,有个女孩主动邀请我打一场,并让我挑对手,我说谁都行,于是他们三个剪刀石头布,最后还是这个女孩赢了,并且15:13赢了我,大家都很高兴。比赛完他们围着我,兴致勃勃地聊天。他们都正在申请大学,准备学语言、经济,营销、物理等专业。这个狭长的街心公园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乒乓球就是在这儿自学的。

  回来乘地铁,附带欣赏名扬海内外的莫斯科地铁站。的确,很多地铁站里雕塑、绘画丰富,设计精巧,都可以被当作博物馆参观。

  2016/7/3 莫斯科Thomas Hostel

  从沙皇墓地看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

  这两天在莫斯科参观了三个墓地:克里姆林宫里的天使长大教堂、红场边的列宁墓和莫斯科大学附近的新圣女公墓。看着挤挤挨挨的领袖与伟人墓地,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自古以来的环保意识。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几乎是我们的两倍,而人口只有我们的1/10,绝对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但与我们重死轻生的观念相反,他们可谓重生轻死,并没有把辽阔的国土资源浪费在安葬故人上。

  昨天在克里姆林宫整整四个小时,主要参观了几座鼎鼎有名的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报喜大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牧首宫和十二使徒教堂,个个精美绝伦,极尽辉煌,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相对普通的天使长大教堂。除了大量精彩壁画,更令我感慨的,是天使长大教堂里集中摆放或叫安葬了50多位从1340到1730年间的俄罗斯大公和沙皇。这些生前曾经主宰一方、不可一世的帝王们,死后却过得这么挤挤挨挨,实在不可思议。他们的棺椁一副挨一副,每副棺椁只占用两三平米地方。一座除了五个俄式洋葱顶外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不大建筑,实际上却是50多位古俄罗斯领袖的墓地,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秦陵、霸陵、明十三陵,埃及的金字塔与帝王谷,多少古代帝王为身后事费尽心机,劳民伤财,大肆铺张,最后却还是免不了被盗墓、被抛尸的厄运。两相比较,伊凡一世何其聪明,竟然开了将自己遗体葬在这座教堂里的先河。不只是俄罗斯,欧洲很多教堂都兼有公墓的功能,比如伦敦的西斯敏大教堂,里面安葬着很多宗教界、政界甚至文学界的伟人。在赫赫有名的诗人角,安葬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文学家,如乔叟、丁尼生、布朗宁、哈代、吉卜林、狄更斯等,不知节省多少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5公顷(75000平方米),却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平均每块墓地不到3平米大。位于各区之间或公墓四周围墙上的墙墓更是密密麻麻,每个墓碑都只有巴掌那么大。然而新圣女公墓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一样,集墓园、雕塑园和植物园于一身,非常值得细细观赏。

  在公墓入口内侧特意花100卢布买了张墓园分布图,然后按图索骥,主要寻找文学家与艺术家墓地,寻宝一样找到了果戈里、契诃夫、赫鲁晓夫等名人墓地,每次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绕着墓碑前后左右认真观看。这些曾影响无数读者或政客的墓主,不知在这里是否安好?无意中还随一个中国旅行团看到了王明墓。

  与欧洲其他公墓一样,新圣女公墓里也不乏家庭墓地,即一块两三平米的墓地却是父母与几个子女的共同安息之地,不仅节约资源,而且全家人在天堂也得以团圆,很好的意念与习俗。

  从新圣女公墓出来,直接坐地铁第三次去红场,只为补上前两次没能参观的列宁墓。炎炎烈日下排队半个多小时,进去其实只待了一两分钟。就像遗体告别一样,大家默默围绕安放列宁遗体的水晶棺转大半圈就出来了。入口与出口两边的过道里,黑色台阶、黑色墙壁,灰暗到台阶都看不清的灯光,让人瞬间热泪盈眶。列宁去世时只有54岁,看起来那么年轻精神,和我们熟悉的列宁画像一模一样,睡着了一般,非常安详。

  斯大林等其他苏共领袖的墓地在列宁墓后面克林姆林宫的围墙边。与天使长大教堂里的沙皇墓地一样,一排黑色大理石棺椁,一副挨一副,看着一模一样,如果不是旁边人提醒,根本不知那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斯大林的墓地。回来地铁上,旁边坐着一个莫斯科大学大二女学生,听说我刚参观过列宁墓,她遗憾地说自己还没去过。大家都一样,身边的风景留待以后再说。

  俄罗斯人的环保意识不仅体现在安置死人的墓园上,还体现在为活人服务的旅馆里。我们习惯了国内通行的标准间,习惯了标准间里的独立卫生间,即使在欧洲大陆的很多多人间里,也有独立卫生间,但我住过的七家俄罗斯旅馆,只有苏兹达尔的四人间里有独立卫生间,其他旅馆的卫生间都在外面,都是公用的,并且厕所、淋浴间和洗脸间通常职能明晰,可以三个人同时洗漱,利用率非常之高。有时甚至不得不感叹,为何这些旅馆在房间的面积上很慷慨,在卫生间的用地上却极为吝啬。最典型的是最后两晚在莫斯科入住的Hostel on Kurskaya旅馆。与其他几家旅馆一样,这家旅馆世纪上是一大套公寓,共有四五间客房,都是多人间,却只有一个卫生间,总共就那么三四平米的样子,分割成了三部分,可以三个人同时使用。洗脸池与淋浴间中间只有两道布帘,而另一头的厕所有道折叠门,门上有个扣环。这是唯一一家让我觉得有点不太方便的旅馆,其他旅馆都有两三个卫生间,不会出现抢厕所的情况。

  另外,我们提倡了这么多年杜绝一次性用品,但还是几乎所有酒店旅馆都提供一次性用品,而在我住过的七家俄罗斯旅馆里,只有一家提供一次性梳子和小香皂,其他我们习惯的拖鞋、牙刷牙膏、浴帽、香皂、梳子等一次性用品都不见踪影。每家旅店倒是都提供毛巾,但没有浴巾,更没有浴室用的防滑地巾。

  俄罗斯人看似吝啬的空间利用观念,与当代人节约用地的环保意识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016/7/4 弗拉基米尔Kinolenta旅馆

  从莫斯科到弗拉基米尔

  在莫斯科四夜五天之后,今天顺利到达俄罗斯之行的第二站:金环重镇弗拉基米尔。修改旅行计划,首次乘坐俄罗斯火车,虽说状况百出,但一路在几个俄罗斯热心人的帮助下,却也还算顺利。

  一、多变的旅行计划

  别笑我旅行计划朝订夕改,实在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每天都在不经意间,犯一些可笑的小错误。

  早8点出门,来回两小时,走近8公里,目标明确:救世主大教堂附近的三家博物馆:普希金国立美术馆、普希金博物馆和托尔斯泰博物馆,外加普希金广场附近的文学博物馆,还有套娃博物馆,这也是我之所以决定在莫斯科多待两天的最主要原因。但在救世主大教堂周围转了一圈,在旁边的大桥上补上那天因为手机没电而没拍到的克里姆林宫全景,还和一个讲话超级快的教师兼口译聊了会儿,然后赶9点钟到附近的普希金美术馆,却发现11点才开门,顿时傻了眼,经人提醒又发现周一闭馆,更是沮丧之极。因为列宁墓周四(还有周五)闭馆,以为俄罗斯不实行通行的周一闭馆日,压根没想到今天会吃闭门羹。

  不死心,又挨个找到附近的普希金博物馆和托尔斯泰博物馆,终于彻底认命!

  回到旅馆,发现还是昨天值班的姑娘当班,就问可否退掉今晚住宿,姑娘说没问题,于是又用两小时,折腾从俄罗斯铁路网购买到弗拉基米尔的火车票。注册,选择、填写各种信息,最后发现信用卡无法用,因为没有开通电话国际漫游,无法接受信息。向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求助,最后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让先生帮忙去开通手机漫游,但没有身份证办不了。去年这会儿在土耳其,明明不止一次用信用卡在网上预订住宿,没任何问题,可见这是最近一年建行的新规定。银行为信用卡安全,多设一重保障,自然无可厚非,但重重保障下的诸多措施,恰恰说明我们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安全。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这种不安全感也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国外。

  二、无锁的莫斯科旅馆房间

  每次跟随热心的指路人走到所谓的偏僻地方时的忐忑,几天来对房间从不上锁的些许担心,都一次次证明就连我这个历来相信好人多的简单的人也中毒非浅。

  几天前入住莫斯科Thomas Hostel时要房间钥匙,前台姑娘觉得奇怪,说“你要很晚回来吗?如果不是就用不着钥匙。”我以为每次回来找前台开门即可,后来却发现房间根本没锁,我问贵重东西放在房间是否安全,回答很安全。就这么四五天来房间门不仅没上过锁,粗心的室友们甚至出门或睡觉连门都不关。我们所受的安全教育在这儿一点儿作用都不起!

  二三十平米的大厨房,是客人们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做饭,可以随便喝咖啡或茶,可以看电视,出门也可以从饮水机中随便接水。厨房有两个大冰箱,一台供客人用,另一台装着透明玻璃门,里面的鸡蛋面包牛奶等食品,价签一清二楚,今早我还花10卢布(一元多点)买了一个鸡蛋冲水喝。我们的旅店有这样的信任度吗?总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但我们的精神文明不知何时被远远地抛在了脑后。

  最后还是前台姑娘帮我买了火车票。我以为她一定在网上买过票,应该驾轻就熟,后来才发现她像我一样,也是现注册俄罗斯铁路网,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折腾半天,最后发现把我身份证类别选错了。网购第一次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向她保证下次肯定顺当得多,姑娘只有苦笑。

  三、状况百出的首次俄罗斯铁路之旅

  首次在俄罗斯乘火车,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路状况百出。莫斯科与金环重镇弗拉基米尔相距193公里,火车票硬卧下铺80多元,火车运行3小时零5分钟,一分不差。

  提前上车半小时,车厢里空调没开,绝对蒸笼一样,很快衣服湿透。我的号码37在最里面,对面38号是个小伙子,可惜一句英语也不会,不过一点儿也不耽误绅士风度。开车后车厢里凉爽下来,小伙子拿着一盒罐头,示意要吃东西,吃完上去睡觉,我说没问题,你尽管吃,就继续在“微信读书”上看高尔基的《童年》。直到他吃完东西收拾,用餐巾纸擦拭小桌板,我才突然发现我的提包在他那边放着,占他半个空间,之前之所以放那儿是以为他已上去睡觉。我只有使劲道歉,他大概在说没关系,这会儿也才明白他告诉我自己要吃饭,大概是想让我给他腾地方。见我没反应也就认了,真难为了这个好脾气俄罗斯小伙子。

  同格子的另外四人是一家四口,姐姐是个中学生,比较腼腆,弟弟只有一两岁的样子,浑身上下动个不停,嘴也没停过,叫妈妈爸爸的发音与汉语似乎一模一样。爸爸倒是懂几个英文句子,但无法聊天,所以我除了看风景,就只有埋头看书了。上车两小时后腰疼眼疼,这才想起我也买的卧铺。他们都已将褥子铺好,还把服务员发的雪白四件套装或铺或盖,好像唯独没有我的铺位。扭头看到背后隔间本来和我背靠背坐着的女人,不知何时早已舒舒服服地睡着了,于是我问旁边的爸爸,我的桌子是否也可以放下变成铺位,他于是像变魔术一般,三两下就把桌子放下来,立马变铺位,还把褥子从上铺抱下来给我,示意我可以打开那包四件套。我终于也可以躺下休息了!

  准备下车时发现自己犯的第三个错误:我的行李箱放在旁边妈妈的铺位下,必须叫她起来掀开铺位才能拿出来。因为我上车最早,搞不清状况,看到旁边两排座椅都开着,明显是让放行李,就放进去了。后来爸爸在整理行李时,倒是问起那个小箱子,我说是我的,是否有问题,他说没有,我也就没再当回事。

  总之首次出莫斯科,首次在俄罗斯坐火车,状况百出,但也因此见识了两位俄罗斯绅士的风度。估计他们觉得秀才遇到兵,和我也说不清,索性就不理我了。

  2016/7/5 弗拉基米尔Kinolenta旅馆

  热情古雅的弗拉基米尔

  在弗拉基米尔刚刚24小时,却已充分感受俄罗斯金环重镇弗拉基米尔的热情、宁静、精致与古雅。

  昨天在弗拉基米尔火车站,就已感受到弗拉基米尔姑娘的热情与友善。下火车后,随口问身后的姑娘,是否有到市中心的公交车,她问我去哪儿,我给她看看Kinolenta旅馆地址。她马上上网搜索,发现离她家不远,就邀请我搭他父亲的顺风车。除2012年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主动搭过几次顺风车外,旅行期间从未搭过车,怕不方便,想婉拒,但姑娘说不碍事,我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她担心我找不到旅馆。父女俩直接把我送到那条街,又帮我找到这家位于小街僻巷、世外桃源般的旅店Kinolenta。临别,姑娘要我Facebook联系方式,怕我这几天会有问题,可惜我只有微信,于是她就将电话号码留给了我,说可以随时打电话求助。姑娘已在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留学三年,说一口流利的加州英语,倍感亲切。可惜我们前后接触不到二十分钟,连她的名字都未来得及问,只有称她为“留学姑娘”了。

  由于信用卡无法使用,我并没有预订房间,然而不但在Kinolenta顺利入住,而且房间比莫斯科那家Thomas Hostel不知好上多少倍。22平米大的房间,空荡荡地摆了四张单人床,外加一张桌子,三四把椅子,一个衣柜,还有一个晾衣架,一应俱全。公寓里的另一个房间也空着,服务员把两个房间门都打开,让我从八个铺位中挑一个。希望我的室友们明天到来,并且会说英语!

  与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莫斯科相比,只有30多万人口的弗拉基米尔实在小得可爱。旅游图上标出来的12个景点,几乎全在该市唯一一条主街附近,最远的金门走路只需15分钟,到火车站和它对面的汽车站只需13分钟,怪不得昨天那姑娘说走路也没多远,反而是开车转路,用时差不多。

  上午10点整出门,用三个多小时就将古城转了个遍。精小、精致、精心,这里人将这个有山有水有历史有人文的地方经营得如此赏心悦目,令人不由得不流连忘返。

  弗拉基米尔建于990年,由它的建造者弗拉基米尔大公沿河建造,并以自己名字命名。

  弗拉基米尔与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是古罗斯最辉煌的时期,因此备受俄罗斯人崇敬,很多人以弗拉基米尔命名,比如我们熟悉的列宁和现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叫弗拉基米尔。昨天在找寻旅馆路上,留学姑娘说很多人以为普京是弗拉基米尔人,其实他出生于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

  在12、13世纪,弗拉基米尔公国是古罗斯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市里最珍贵的文物就是12世纪留下来的三座建筑:金门和两座教堂,其他建筑也动辄好几百年。古朴、古雅、厚重,穿梭在弗拉基米尔古城,想象这里12世纪的辉煌,不时有种穿越的感觉。

  昨晚到现在,已将古城逛了三遍,一不小心就从一个小山头到了另一个,连商场都没放过。也算没白逛,在商场楼上吃到俄罗斯煎饼,与我们的煎饼酷似,可惜是甜的,里面的火腿倒是不错。前两天在莫斯科吃过一次按重量卖的自助餐,特意要了一份俄罗斯有名的罗宋汤,里面有一半都是类似红萝卜丝的粉红菜丝,看着漂亮,却真是吃不惯。那家自助餐就在我住的Thomas Hostel附近,前台姑娘极力推荐的,味道却实在不敢恭维,试过一次就再不愿去了。倒是那附近阿尔伯特大街一家超市卖的快餐很不错,各种炒饭、沙拉、炒菜、肉类,引得我几乎每天都去报到。

  昨天在Kinolenta旅馆刚安顿下来,就在厨房碰到一个深圳来的大姐在做饭,顿时倍感亲切。不一会儿又见到她丈夫和他们一同去过很多国家的朋友,本来还有朋友的妻子,但她临行前胃病犯了,遗憾放弃。他们都是专业驴友,刚到弗拉基米尔就在买菜做饭,这也是住旅馆的好处之一:有公用厨房,可做饭。这是家电影主题旅馆,到处都是大幅明星照,许多面孔很熟悉。

  深圳三人这次行程共一个月,要充分用完一个月的俄罗斯旅游签证,就这样还嫌时间短,因为俄罗斯实在太大,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我真替抱病在家的大姐遗憾,失去这次机会,她说不定这辈子会与俄罗斯无缘,起码不会再有这样在俄罗斯一待就是一个月的机会。深圳大姐退休前是中学英语教师,很庆幸自己学了英语,退休几年来想去哪儿起来就走人。这也正是我的想法:幸好学了英语!那天有朋友在微信上留言:“去俄罗斯了?你会俄语?”我回复:“我不会俄语,但谢天谢地,我学了英语!”从不担心英语老师会失业,因为只要大家想出国门,或者想与国内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交流,英语只会越来越重要。

  深圳三人是我在俄罗斯见到的第二拨中国自由行游客(后来在苏兹达尔又碰到过两个自由行的中国小姑娘,像大学生,没做任何功课,想哪儿走哪儿,那叫一个随性!),前天在新圣女公墓门口,碰到一对北京退休夫妇,来俄罗斯两周,今天就该返程了。见我独自在飘,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我更佩服他们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他们与我一样,之所以敢自由行,是因为两位大姐会英语。

  在厨房还碰到一个来自圣彼得堡附近小城的初中历史教师,也是首次来弗拉基米尔。他说在旅途中见到许多对学生讲过的图片里的真迹,很激动,这也正是我的感受。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是在游玩,更不是在度假,而是在备课,在学习。那天小李说我为自己的游玩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出游其实并不需要理由。

  在厨房碰到的另一拨游客来自马来西亚,一行五人,一个华裔老人带着四个华裔年轻人,其中一个曾在俄罗斯学习过,会俄语,算是他们的领队。老人从未去过中国,但他普通话说得不错,粤语更好,当然最好的还是他的国语马来语。他父母是移民,但他对父母的老家一无所知,应该是广东移民。

  2016/7/6 苏兹达尔Godzillas旅馆

  热心的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

  上午11点顺利到达俄罗斯之行第三站:袖珍博物馆小城苏兹达尔。一路与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的交流愉快而难忘。

  上午9点从弗拉基米尔旅馆出发,拉着箱子去找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发现比想象中更近,在昨天到过的修道院一角抄小道下山坡,没几步就到了。对未知事物,总不免担忧,其实往往是自己吓自己。

  在弗拉基米尔汽车站排队买票时,前边女孩正好会点英语,进站前后一直在帮我;上车后发现我的邻座是漂亮热情的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去苏兹达尔工作加游玩。开车不到五分钟,汽车还没出弗拉基米尔,上来一位老太太,坐在前排的我和Mikhail不约而同,一起站起来让座。老太太摆了摆手客气了一下才坐在里面Mikhail的座位上,但原本在我身后站着的年轻姑娘却毫不客气地一个箭步跨上来,一屁股坐在了我的座位上。Mikhail让我还坐着的话还没说完,座位就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笑笑,说俄罗斯有很多问题,但她还是爱这个国家。我说我们对中国也一样,“子不嫌母丑”嘛。

  就这样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我和Mikhail一直站着。她不适热情地帮我讲解两边风景,我听得糊里糊涂。但对那酷似麦子的植物(很可能就是麦子,后来见到地里的麦子还绿着,和这个季节西藏的青稞一样),她也说不出是什么,并且她英语词汇不多,经常不好意思地捂着脸,笑说自己英语太差了。

  到苏兹达尔郊外的汽车站,Mikhail说需要打车进城,但旁边乘客说补交16卢布,就可以继续坐到城里。果然见大胡子胖司机起来,挨个向乘客收钱,得到一大堆硬币。既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是去市里,不知为何不直接加车费里,还有不明白为何像土耳其一样,俄罗斯也这么喜欢把汽车站放在荒郊野外。

  到市中心下车后,从google地图上看,我要找的旅馆不远了,我向Mikhail道别,但她执意先帮我找到地方。问了两个人,终于找到我要找的那条街的2号,只需往前找到32号即可,但可笑的是个位数还没找完,一拐弯成了另一条街,我们找的那条街竟然不翼而飞!我俩似乎到了荒郊野外,除了零星几座房子,周围荒芜一片,一种蓝紫色的小花开得倒是正灿烂。Mikhail从那小径往下看看,扭过头来对我说:“说不定在那下面呢”。但人生地不熟,又不见一个人影,天还吓着小雨,关键是我不想耽误Mikhail太多时间,因此只能由着她叫出租,把我先送到大概直线距离只有两百米外的旅馆。分手前,Mikhail把电话号码留给我,说如果有问题,可以向她打电话求助(一路遇到好几个俄罗斯人,还有好几个在俄罗斯的中国人留给我联系方式。虽然我肯定自己轻易不会麻烦他们,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收好这些偶遇之人的好心与热心)。

  午休后7:30再次出门,发现上午下车的老市场离Godzillas旅馆步行只需10分钟!Mikhail是对的,从她当时所在的陡坡下去,沿河向北,走不了几步就是我要入住的Godzillas,(但那是条野路,我第二天独自从坡下爬上去,抄了近道去的修道院)。晚9点,在位于旅馆和老市场中间的观景平台看日落,几个学生在写生。回来后发现,中间有些人竟然就是我的室友。他们一行共15人,来自西伯利亚一所大学,学的是工业设计,由老师带队来做个项目,共两周。

  看到我和一个学生聊天,陆续又围过来四五个,英语都不怎么样但起码敢张口,能交流,就像上午的Mikhail一样。我对他们好奇,他们对我、对中国、对中国留学生更是好奇。他们班就有一个中国同学。

  2016/7/7 苏兹达尔Godzillas旅馆

  苏兹达尔的野性与文明

  昨天苏兹达尔下了三次雨:第一次正在找住处,好在只是蒙蒙细雨;第二次中午在克里姆林宫,雨下得又大又急,只好避在收费卫生间里,好在环境不错,没什么异味;第三次在午休,其他时间蓝天白云。不得感叹上帝对苏兹达尔的特别眷顾,连洒水车都省了(后来发现走访的俄罗斯其他几座城市也一样,飘过一片乌云就可能下点雨,然后雨过天晴),一切都完美无缺。苏兹达尔最早的历史记载始于1024年,是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留下许多古文明古建筑的印记。如今小城人口只有一万左右,却每天吸引无数游客来拜访这个曾经的俄罗斯东正教中心。

  昨天在旅馆安顿好后,马上又出门,想顺原路回去找眼镜,却很快被苏兹达尔的美丽风景所吸引,直接去了克里姆林宫和木建筑博物馆,今天上午一口气逛了三个修道院。圣母修道院,也叫波克诺夫修道院(1364),是一座女修道院,是十六七世纪古罗斯最大的修道院之一,历史上曾用于囚禁俄国皇后,是不折不扣的沙皇“冷宫”。16世纪伊凡三世的元配因不孕被冷落,被送到这里渡其余生,此后伊凡四世等俄罗斯沙皇们纷纷利用这座修道院来软禁失去他们欢心的妻子,彼得大帝的第一任妻子叶夫多基娅•洛普欣娜在此被囚禁长达19年。在这里度过终生的女性最后也安息于此,这里还安葬着20余位有名望的修女。

  从圣母修道院到叶夫菲米救主修道院(1352)之间有条杂草丛生的小路,很久无人走的样子。我一路在齐腰深的荒草野花中行走,不时还需爬坡下河,一路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到底能否行得通,好在风景绝美。除了这两座修道院,河对岸还有一座不知名但规模很大的修道院,修道院外的民宅五颜六色,十分美观。在叶夫菲米救主修道院,正好碰到钟楼表演,只见一人高高在上操作,十几口大钟同时奏响,清脆悠扬,非常悦耳动听。

  彩石路,黄白蓝紫各色野花,蜿蜒曲折的河流,精美的中世纪建筑与俄式木屋,野性的自然美与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此完美融合。之所以特别喜欢苏兹达尔,还因为这里的安静。就像在弗拉基米尔入住的旅馆一样,苏兹达尔的晚上安静得仿佛这世界死去了一样,加上半夜一直上不了网,心里还真是发慌。捣鼓了半天,也不知哪里出的问题,刚才突然又好了,谢天谢地!

  野性与文明,世俗与宗教,历史与现实,本地人与世界各地涌来的游客,在这座小城完美融合,使人过目难忘。庆幸自己在苏兹达尔两天一夜,可以细细游走在苏兹达尔的大街小巷,而不是像大多数游客一样从弗拉基米尔过来一日游。

  2016/7/8 雅罗斯拉夫尔Red House旅馆

  苦掩烟瘾的小保姆Nesty

  “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了,迟早要付出代价。”这句话由自己的惨痛教训总结而来,对很多年轻人说过,包括教过的近几届学生。当然明知没有人会听得进去,因为不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之一。人只会在自己栽了大跟头之后,才会明白别人的劝告有些道理,也才会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训。昨天在雅罗斯拉夫尔汽车站,与来自弗拉基米尔的小保姆Nesty聊天时,再次提起这句话,因为Nesty一边贪婪地抽着烟,一边不好意思地一再重复“这是个很坏的习惯”。

  俄罗斯之行一路接触过无数俄罗斯人,Nesty是其中交流最多、给我印象最深的俄罗斯人之一。乘长途汽车从美若天堂的俄罗斯小城苏兹达尔到同样美丽的古城雅罗斯拉夫尔的四五个小时里,我俩几乎一直在一起,除中间在伊万诺沃停车休息的半小时,并且起码有一半时间在聊天。

  在苏兹达尔小到不能再小的汽车站(售票兼候车室只有二三十平米大,18个座位,主要是往返弗拉基米尔的班车)等了两三个小时,终于等到17:20到雅罗斯拉夫尔的班车,这才知道它是从弗拉基米尔来的过路车,并且在苏兹达尔上车的就我一个。上车后发现19座中巴车里塞得满满当当,狭窄的过道里也堆满人们的小件行李。我的座位12号在最后一排,尽管只有一个小行李箱,却也无法拿过去,并且即使拿过去也没地方放。司机见我作难,示意我下车把行李放后备箱里。打开后备箱之前,他让我看一张纸条,上写“一件行李40卢布”,我点头表示同意后他才打开后备箱。这后备箱与一般四人座小轿车的后备箱差不多大,里面已有三四件行李,加上我的小箱子,也就能放那么多东西,我这才明白为何额外收钱(后来乘坐的圣彼得堡到诺夫哥罗德的长途大巴车况很好,行李也不额外收钱,车上却只有十几个乘客,每个人都可以占两三个座位睡大觉,真是贫富不均)。

  后排四个座位,已坐了三个俄罗斯姑娘,我的座位其实在靠右的窗户边,但不知为何她们留给我左边第二个,我当时也没注意,就坐在了那唯一的空位上。不等我这个老爱找人聊天的老外先搭讪,左手的Nesty主动与我说话,并且她英语还不错,阿弥陀佛!

  Nesty已31岁,从事保姆业也有十来年,之所以说她“小”,是因为她确实看起来很年轻,而且能用英语交流,刚开始我还以为她在读大学。Nesty单身,是个漂亮、甜美的金发女郎,健谈、热心、聪明、好学、勤快,懂得孩子心理,很受雇主欢迎。她在弗拉基米尔工作的雇主家儿子已经14岁,是她带过的第一个孩子。他们邀她下个月一起去意大利米兰度假三个月。她以前随他们去过一次,从那时起她就在学意大利语。我听了羡慕不已,让她一定帮我去米兰大教堂多看两眼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三年前在意大利待过8天,但只去了罗马、佛罗伦萨和庞贝古城,没来得及去意大利北部。Nesty一再说自己英语不好,但交流问题不大,比之前遇到的莫斯科音乐教师Mikhail的英语强得多。

  Nesty这次到雅罗斯拉夫尔,是因为弟弟大婚,大她一岁的姐姐和父母也都会从外地赶过去参加婚礼。按照俄罗斯习俗,婚礼会进行两天,第一天先去政府部门登记,然后浩浩荡荡开去饭店,接下来就是在附近各景点游玩拍婚纱照。实际上婚礼前一天庆祝已经开始,因为我们的出租耽误,弟弟一直在打电话问到哪儿了,说就等她了。弟弟22岁,是个警察,他的新婚妻子是个办公室白领,夫妇俩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在读大学,很辛苦。

  从我上车开始,我和Nesty 就一直在聊天,嫣然一对老朋友一般。我对她的情况很好奇,她对我的工作、家庭、履历也很感兴趣。但一小时后到伊万诺沃,Nesty告诉我要停车半小时,我可以在那里吃饭,不用担心误车,她会在原地等我,说完就独自进了候车室。我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就朝另一个方向找饭吃去了。按照我们的思维,想象汽车站的东西应该又贵又难吃,没想到却又好吃又便宜,肉饼、油炸包菜包、橙汁共11块多,味道还都很好。

  饭后到下车的地方却找不到车,于是从站前走到站里发车的地方,发现Nesty在远处抽烟,这下我才恍然大悟。车上聊得正酣,下车后却突然像变了个人,急着与我分手,原来是烟瘾作祟。我只好假装没看见,就先上车了,但她大概也看到我了,因此到雅罗斯拉夫尔等出租时,她不再隐瞒自己的烟瘾。她先问我是否抽烟,说自己有个很坏的习惯,抽烟,每天约10支(看她那个上瘾的劲儿,不像只抽十支的样子),已经抽了10年,多次想戒却都以失败告终。她父母知道她抽烟,但雇主不知道。难以想象她为了苦苦隐瞒自己的烟瘾,在雇主面前有多辛苦。Nesty在我眼里是个完美无缺的俄罗斯姑娘,又勤劳智慧,唯一的毛病就是抽烟,真希望她能早日断了这个坏习惯。

  在圣彼得堡大学读过博士的俄语同事小张告诉我,俄罗斯女人抽烟比男人凶,但大家都很自觉,一般不在公共场合抽,再冷的天也不在室内抽。学校的好多女老师也抽烟,学生则在宿舍楼道与厕所抽。看来Nesty并非个案,但无论如何,大家都不认为这是好事,就还有救。

  到雅罗斯拉夫尔汽车站后,已是下午9点多,不过太阳还老高,按我的习惯,肯定找公交去旅馆,但Nesty说她对那个城市不熟,不知有无公交,因此只能叫出租。看着面前的公交车站,我很想自己先走,但像之前遇到的Mikhail一样,Nesty热心地定要看我到旅馆,我只得客随主便。结果在寒风中等了半天出租,又眼睁睁看着Google地图上的旅馆,被那个司机拉着我们绕着它瞎转半天,折腾一个多小时才到,还多花200卢布。不过与Nesty的交往挺愉快,这点金钱与时间,皆可忽略不计了。出租谁都会坐,坐公交却是门艺术。

  昨天见到Nesty之前,已经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买票时出现点小麻烦,幸亏后面有个大胡子年轻人主动前来帮忙,才知是需要护照。上车前去卫生间,却发现读了几十年书,有生以来第一次分不清男女厕所,大大受挫。好在赌对了,没上错。因为一间门上是M(猜是male男),我就上了另外有“Ж”(女)符号的那间。在我眼里美若天堂的苏兹达尔人给我上的最后一课:极简。

  俄罗斯旅馆对入住时间不是那么较真(两次提前入住),但即使没有客人来,他们对退房时间也很认真,因此后来如果晚上车,干脆在旅馆多待几个小时,按钟点房算,很便宜。在苏兹达尔那天中午12点退房后,在旅馆活动室又呆了两小时,订好下站房间。完了早早出发,沿河走两三分钟,爬上一个鹅卵石陡坡,再次在苏兹达尔最漂亮的观景台上坐了一会儿,竟然发现两天前费尽周折才找到的旅馆,竟然近在眼前,很显眼的一座别致的深红色建筑,之前拍的照片里都有它的身姿!

  恋恋不舍地离开观景台,在苏兹达尔市中心等公交时,认识这次旅程中第一个美国游客,也是第一个欧美游客,可Paul却从香港来,是香港交响乐团的大号手,经常到国内各大城市演出。他在香港已工作15年,之前还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俨然一个中国通。我们连英语都不用说了,直接用汉语交流!听他说自己是加州人,我说“不会是洛杉矶吧”,他说“就是洛杉矶啊,你去过?”于是又多了许多共同话题。这世界还真是小,自从2006年在洛杉矶访学一年后,在世界各地碰到过无数洛杉矶人!

  Paul有两个月假期,出来旅行一个月,最后将从意大利回洛杉矶探亲。不过他没有我幸运,前一晚住的弗拉基米尔旅馆房间脏得要命,只好和衣而睡(难以想象他找了个什么样的房间,我住过的七家旅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唯独都没有卫生问题,因为每次入住后都是新领的四件套)。谁能想到一个著名乐团的大号手,出门也住廉价旅店?不过他自己解释说他在攒钱,准备再干三四年就退休不干了。我忍俊不禁,脱口而出:“退休?你才几岁啊?”他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他改口说想休息几年再说。多少国人对去美国淘金梦寐以求,Paul却很珍惜他在香港的工作机会。

  Nesty和Paul,我旅行人物画廊中新增的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世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能在美丽的俄罗斯小城苏兹达尔邂逅,机会微乎其微,但我们硬是在那一刻交集,从而有了许多难以忘却的记忆。

  2016/8/10 雅罗斯拉夫尔Red House旅馆

  雅罗斯拉夫尔美术馆里的婚礼

  在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见过无数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本不稀奇,但在俄罗斯见到的众多拍婚纱的新人们,还是非常与众不同,因而觉得格外有趣。也可能是刚听Nesty讲了一路俄罗斯婚俗的缘故,这两天在雅罗斯拉夫尔见到好几对拍婚纱的当地人,果然都有众多亲友前呼后拥,好不热闹。在雅罗斯拉夫尔美术馆里,甚至还从头到尾见证了一场婚礼。

  首先与我们所熟悉的婚纱照不同的是,俄罗斯新人的婚纱照不是婚礼前拍,而是婚礼的一部分。俄罗斯人的婚礼要进行两天,甚至两天多。婚礼头一天男女双方家里就开始各自庆祝。婚礼第一天男方去女方家接新娘,然后进行婚姻登记,接着浩浩荡荡去饭店聚餐。

  第二天新郎新娘在至亲好友的陪伴下去附近的风景名胜拍婚纱,因此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拍婚纱的新人们不是独自与摄影师一起,而是有不少亲友陪伴。与中国游客疯狂拍照留念的劲头一样,他们在各个风景名胜,各个角度,摆出各种姿势,单照、双人照、各种合照,大拍特拍,新娘当然都是主角。花团锦簇的婚车在附近等着,专门的摄影摄像师寸步不离地跟着拍着,服务人员捧着纸箱子随着,亲朋好友前呼后拥。新人一般骄傲地走在前面,后面是亲友团。每到一站,拍照狂欢之余,服务人员就会给大家分发水果、点心与红酒。大家开心地举杯庆祝,估计也在祝新郎新娘新婚幸福、白头偕老。开心、快乐、狂欢,这样的婚礼庆祝方式,注定会在夫妇俩的生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

  一路见到好多拍婚纱的人群,雅罗斯拉夫尔的一对新人更特别,甚至将婚礼定在了美术馆。在涅瓦河边的雅罗斯拉夫尔美术馆外,停放着几辆装饰着鲜花的婚车,一群亲友簇拥着一对新人,正准备进入美术馆。等我进去买过票,他们在大厅等候,等我参观完二楼展馆,正好碰到这对新人在一楼大厅举办婚礼,于是我居高临下,见证了这场婚礼的全过程。钢琴伴奏,至亲好友见证,当场签订婚约,然后一起进入另一个大厅享用美酒、咖啡和水果。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婚礼过程,却充满仪式感。

  美术馆窗外是另一对新人,姑娘们簇拥在新娘的头饰下,一起合影留念(在诺夫哥罗德的圣乔治修道院,新娘穿白色婚纱,伴娘穿大红礼服,非常惹眼)。

  扎堆举行婚礼,我想只是俄罗斯人夏季狂欢的一部分,因为这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显然不适合在漫长寒冷的冬季进行。

  在雅罗斯拉夫尔两天,很喜欢这个处于伏尔加河与科托罗斯尔河交汇处,宁静、优雅、方便、有着厚重历史感的地方。住得好,吃得好,瑞典室友热心、健谈,景点都近在咫尺,一切都仿佛天堂般完美。

  在两河交汇处的纪念公园里,不仅有设计精美的巨幅植物图案,而且有几处精心设置的音乐喷泉,更有雅罗斯拉夫尔建市千年(1010-2010)纪念碑。纪念碑顶是俄罗斯的标志双头鹰,中间背着斧头的大熊形象在雅罗斯拉夫尔也随处可见,是雅罗斯拉夫尔州的标志,来源于该市创建人雅罗斯拉夫尔大公的一个传奇故事。

  伏尔加河边的人行步道分上下三层,可以步行,可以骑车,唯独没有汽车的喧嚣,很贴心。慢悠悠、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些步道上,看着一步一景的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欣赏着随天而变的伏尔加河河水、两边茂密的植被以及对岸漂亮鲜艳的民宅,满满的都是美丽,《伏尔加河的纤夫》无迹可觅。两河交汇处附近,通向科托罗斯尔河中小岛游乐园的大桥,同样仅供行人与骑车人使用。实际上两河交汇处的整个雅罗斯拉夫尔老城区,都远离尘嚣,宁静悠闲,只有那柔柔的河水,还有那河水滋养的美丽景观,热情地欢迎着四方游客。

  在圣主显荣大教堂的钟楼上赏雅罗全景,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周围参观二战纪念碑及各种各样的展览,在雅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时间与音乐博物馆听一场莫名其妙的俄语讲解,见识无数多的熨斗,看伏尔加河边网球场里正酣的网球赛,与河心岛外高架桥下的漂亮小马近距离接触,还有总是不期而遇的洁白婚纱,一切都梦幻般完美。

  唯一让人想起来就心疼的,是在河心岛与旅馆中间的那座大教堂外,看到一个老太太爬那么高在刷墙。东正教教堂通常墙壁雪白,但这些漂亮白墙的维护很是不易,可不知为何让个老太太爬那么高去刷墙。来来回回,我一直在关注这个心无旁骛工作的老太太,明知自己杞人忧天,却还是免不了担心。也是,经人提醒发现,博物馆、饭店、车站等很多地方,工作的都是俄罗斯老太太,年轻人都哪去了?

标签: 读书的好处优美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