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阳注定要失败(转载)

哈哈库 66 0

李阳从一开始就犯了很多忌讳,我看他几年之内必败无疑。

    首先李阳不诚实。就说速成吧,他自己就不是速成的,但他打出大招牌之一就是速成。他出道八九年了吧,他说速成有几个人速成呢?骗得人一时岂骗得了人家一世。他说他的大发现,口语就是一切,我在旺旺上就转贴过林语堂先生谈英语学习法的文章,林先生早就说过要以口语入手。不光林先生这么说,英语界的名宿多少人早都说过。李阳有一次到我所在的城市来演讲,他说大家珍惜机会,我很少你们这里来,因为将来他主要到海外去“弘法”(那时他就颇以为自己是个人物);自那以后,我看他经常来。

    李大师肚子里货货不多,他牛却吹得很大,好象他就是天下第一的老子,似乎谁都不放在眼里。据他说疯狂英语惊动过日本首相,好像是小渊,小渊首相说,中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呢!震动世界了,够牛吧。他鼓吹自己是什么万能翻译机之类,很容易授人以柄。李阳的疯狂英语论坛被自封为最伟大的激励论坛,他本人也就是励志大师,这个“最” 字很容易引起众怒。记得前些年哥伦比亚咖啡做广告,至多只敢说“哥伦比亚咖啡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这样谦虚一点点,广告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可是李阳就是学不会。他吹牛的某些话十分出格,比如他说:“学习英语是体力劳动,只要背熟我的365句,到美国生存不成问题,背熟我的600句以上,可以竞选美国总统。”李阳的神志总体上固然正常,但说这句话时肯定发着高烧。他吹牛的地方太多,除了五大发明还有十二大奇迹之类;他自我加冕,头上的帽子一大堆,他也不嫌脖子酸,这里我不再举例,请大家上他的网站去看。水唯能下能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真有大本事的人哪个是靠对着镜子作揖,靠自己摇唇鼓舌瞎吹吹出来的呢?

    至于他的学习法本身也是漏洞百出。他自称的几大发明,要么就是前人早就讲过的,要么就是他胡编乱造的。随便搞个托福题、商业报表之类当教材,不用学语法,口语就是一切,背些散句子就算学好了英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无稽之谈。他提倡三最法,说英语一定要大声吼叫,要追求速度最快,实在教人摸不着头脑。老外是不是都这个架势扯着嗓子又蹦又跳地讲话呢?讲英语关键在于念得准不准确嘛。李阳带着成千上万人大声吆喝,熊经鸟伸,把读书学习弄得象前些年流行的那些啥子功,只怕政府都会警惕他。他的励志名言,什么“打击我吧,损害我吧”之类,很多人恐怕只会觉得他着了魔。为了眼前能出彩,李阳甚至已经到了不惜蓄意破坏自己形象的地步。

    李阳被人耻笑为不知天高地厚。他本来是学理工的,据说大学时英语长期学不好;后来突然拈花微笑,顿悟妙理,不几年就出道甩卖他的疯狂英语了。他出道时也就二十六岁吧。不知这几年中他好好读过几本原版书,大师就隆重修炼出炉了。他吹自己倒也无妨,但他不能事事逞能,企图把别人的风头都盖干尽。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李阳每一条做法都是相反的。老子还说了,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就是本事再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人还是谦虚谨慎点为好。老实讲推广英语学习法,必须有专家学者们作后盾才有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功。李阳宣称要带领三亿中国人学好英语,俨然要把绝大多数受教育的国人都收归门下,而专家学者、数万英语教师包括教育部都是吃干饭的,都得给他让路向他递门生帖子。这句话豪迈是豪迈,开罪的人可太多了。

    李阳这些年弘法不倦,其实际目的当然有为了赚钱的一面,或者可以认为他辛苦经营这么多年,主要是冲着钱来的。只要他诚实守信,卖的东西货真价实,赚再多钱本来都无可厚非。他却要扯起一面爱国的大旗子给自己遮羞,自命为什么“爱国演说家”。盖茨、沃尔玛是世界首富,从来不立这种无谓的牌坊,他们发财全世界人都心服口服。李阳一边爱国,一边染头发,讲汉语经常念错字,对中西文化所知甚少,他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商业操作,顶上爱国这顶帽子可谓拙劣透顶。做个商人并不可耻,要做就做得纯粹些,没有必要既要做什么又要立什么,扭捏作态遮遮掩掩。李阳自称经常发表免费演说(也没听说观众看广告还要交钱的),但是在演讲的免费部分结束以后,他可能就开始卖书。书卖得很贵。然后他让人把门一封,专门为买了他的书的这少数人再讲一场。他有几个余钱捐到革命老区,这本来是个善事,他却把这事大为张扬,借公众同情弱势群体的春风,把满脸菜色的农村小弟弟的照片印出来宣传自己,搞得自己发爱国小财的小算盘欲盖弥彰,实在不大合算。李嘉诚给大陆的学校捐了几十个亿,汕头大学就是他建的,可是有人提出某栋大建筑要用他的名字命名,李老先生坚决不同意。南怀瑾先生在大陆不知捐了多少钱,可人家却做得不声不响,从不张扬,许多大学生拿了几年的某某奖学金都不知道捐资设奖的是名重宇内的南老师。李阳是捐过现钱,不过他还捐了五百多万套学习卡,为革命老区培训师资并赠送了二十多万元的学习资料。捐这些干啥?我是小人,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作宣传。山里边的穷娃子饭都没得吃的,中学法定教材都学不好,要疯狂英语的东西干啥?

    李阳心太贪,赚钱之心太切,不知道持盈保泰,细水长流,作长久打算。他书出得很多,《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已经说了,我在别的文章中也分析过了,书出多了肯定要粗制滥造。他书卖得很贵(他网站上一个网友叫苦,说最新的《李阳疯狂英语发音宝典》,居然要500块钱),学费收得极高(他的一个训练营十天学费为六千至一万六千元),所以虽然装模作样地到贫困地区捐点书显示自己爱心未泯,也肯定掩饰不了他商人的本来面目。

    李阳不仅求利,还要求名。他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到底是当所谓英语教育家,还是做一个市井的明星?人的才能和精力是有限的,对自己不很在行的领域就应该谦虚一些或者学会藏拙,干脆敬而远之。各行各业的行规也不同。比如政界忌讳贪财好色,文化界学术界人士忌讳商人气,教育界忌讳作风不端。歌星影星做广告穿奇装异服甚至少穿点衣服都没关系,学者专家在电视上或公共场合中骚首弄姿就会名声扫地。孔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道理在此。李阳出名才几年,除了努力爱国推广他的学习法,又忙着搞什么世界杯大使,上春节联欢晚会,如此种种,必然使人感觉他学问(如果有的话)驳杂不纯,杂念太多,热衷名利的追逐。学界人士对此尤其反感。比如余秋雨学问本来做得不错,当年写的戏剧评论功底扎实,颇受好评。他的文笔上佳,思想不乏深度,但近年电视、选美、广告什么都要插一杠子,学者气渐淡,商人气渐浓,不仅在他的老根据地学术圈内遭人唾弃,社会上的人觉得他不伦不类。李阳对自己讲话的风格也缺乏合理定位。我看过他的一次演讲,对着数千大学师生,他时不时冒出gay之类有伤大雅的说法,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李阳最喜欢搞造势演讲,喜欢上电视,有时一天要讲三场。言多必失。讲多了弄不好就会出错,就会前后矛盾,甚至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如果有人当场质疑,弄不好他会下不了台。他有一次演讲我去了,有位女同学就差点让他下不来台,当时李阳表现也很不明智,他当即骂人家是泼妇。少搞演讲,少出书,出就出精品(如果他真有这个能耐的话)。亚力山大先生就很谦虚。《英语听力入门》旧版已经畅销二十年以上,但他们好像没有作什么广告。书卖得也便宜。不论是亚力山大先生的《新概念英语》还是《英语听力入门》或者《许国璋英语》,因为货真价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仅给作者带来了崇高的声望,同时也给作者或出版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李阳这些年汲汲于名利之征逐,却不注意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这是他另一个不智的地方。出来快十年了,演讲还是那么几句老八股,了无新意。英语说得好的人不少,写得好懂文化懂文学的则不多。李阳本来应该在这些地方下功夫,多读点书,不要读很多,稍稍懂一点就可以吓唬人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甚至他的单词发音和当年一样,误读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读错的词不算少。他讲爱国,非常空洞,事实上他汉语很多字都不能读准。

    最后,李阳对自己的包装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他的那张广泛流传的励志海报,坐自大雪中默默苦读,明显是“作秀”之举,传为笑谈。点蜡烛看书那张照片也显得过于造作。他的网站上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讲法,比如他被好多所中学聘为客座教授之类。大家自己上他的网站看,我这里不多举例。他在接受访谈时一些很欠考虑的讲法,都被收在他的网之中。随便举一例,有人问:疯狂英语是商业化炒作吗?李阳答:正是因为没有商业化,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没有应有的地位和影响,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卖得很低廉。正是由于商业化,才会有今天的摩天大楼、一流的国际机场和漂亮的高速公路。他的回答闪烁其辞,完全文不对题,其内心的慌乱暴露无遗,也亮出了他对于祖国文化的知识的底牌,那就是几乎一无所知。他的论坛清规戒律比较多,有些规定在其他论坛很罕见;删帖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无疑都损害了他的形象。

    李阳之所以故出惊人之语,当然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做什么事情要有个度。李阳则把学英语搞得有点怪力乱神。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牛皮吹过了动作太猛了必然不能持久,很快就会现原形。李阳不这么办不可能短期内成名并在短期内致富。但他既然这么做,也就注定他成不了大的气候,最终必然留下骂名。

    李阳多少也算是个人才,这几年眼看着他的生意江河日下,名声越来越差,甚至有人要给他“剥皮”,心下多少为他有点可惜。知足不辱,知止不怠。浪子回头,为时未晚。李阳老师,依我看您还是赶紧收吧。三十大几的人了,劳悴多年精力要走下坡路了。结个婚,生个小孩,让老太爷宽宽心,也别把自己再搞得那么苦。

  问:有人宣扬三个月学好英语,可不可信?

  答:好象他说的是每天学上十个小时,这样三个月要投入上千个小时,英文学习上一个大台阶,这有可能,但还远远谈不上学好。再说普通的学习者,有多少能够放下别的事都不干专门来学英语呢?就是客观条件允许,一天到晚专门抱着英语书啃,抱着收录机练听力,也过于沉闷乏味。人一天吃三顿饭就行了,谁一天吃十顿二十顿。一般人,尤其是上班族,坚持一天学一个小时就很不简单。一天一小时,三年下来也是上千个小时,下这么多功夫,学一门语言,学打太极拳,学弹琴,学书法,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注意是一定的水平。三个月,即便是英文掌握较熟练的人大概也只能读上十册小说。如果告诉一个老外读完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就可以掌握汉语,恐怕我们自己都会感到好笑。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语文,一直到高中毕业要学十二年,而且有本土的语言环境,大多数人究竟学得怎么样呢?

  我有一位朋友,前几年被派到河内学习越南语。他相当用功,除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从零开始,半年之内,他可以看懂当地报纸的大意。但也谈不上已经把越南语学会,他在那边呆了两年才回国。大概在1990年左右,BBC中文台的教学节目《你问我答》曾有一个与你的类似的问题,主持人张华说他了解的中国人在英国(不是在中国)学英语,从零起点开始到大体能阅读报刊、与人顺利交流,最快也需要八个月。那已经是天才人物了,一般人还远远做不到。我多年以前还看到一篇文章,介绍前苏联克格勃培训外语人才,比较我国大学的教学他们大概是很成功的;他们的学员也经过了一年半的强化训练,才达到监听外国电台的水平。

  什么叫学好?就算以所谓“专业八级”为标准,人家三个月可以办到,我国大学外语专业要磨蹭四年,学制实在太长了。也许有这样的旷世奇才,但他也别指望别人花几十块钱买他一套书,在没有本土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几个月之内单靠自修也都变成旷世奇才。

  老子说:“乐与铒(饵指美食),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我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我不讲简易速成,谈的尽是些“淡乎其无味”的老古董,读者可能觉得有些失望。大家看街上卖减价商品的一些小店子,店主在门口又唱又跳,对着喇叭吆喝什么“大放血”、“跳楼价”,的确能吸引不少过路者的注意。但这种小商店一般只经营中低档的服装、日用品之类,买质量上乘的高档货、贵重商品肯定不会到这种地方来。所以路过的人大多数不过停下来瞅瞅热闹,瞅完了就继续走他们的路。而且天天“放血”,日日“跳楼”,每回经过都是“最后一天”,过不多久就没几个人理会了。

  问:有人讲学英语是体力活?

  答:当然不是。这不过是一句不负责任的广告词。一个戏曲演员,情到深处,一段不长的唱腔唱下来可能大汗淋漓,能据此断言唱戏仅仅是体力活吗?读书也很辛苦,能说学者们都是干体力活的吗?学英语在口语训练上也许对体力要求更多一些,但说只是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听、说是基础,读、写、译则是根本。单会听说不能流利地读写只是文盲、半文盲,比能读能写而不擅听说可能更加危险。就算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同外籍人士作口头交流,读书的内蕴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交流绝难深入。光会“早上好”、“天气不错”,会日常会话的survival English, 对个大学毕业生来讲够吗?印度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英文作家,他们的大学生英语程度之高是举世公认的。这个程度高当然主要指读写的水平。印度人的口语实在不太地道,不是有笑话说,问一个印度人多大岁数,他回答I’m dirty(thirty)。

  在《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一文中,我讲学英语的好比学艺术,都需要大量简单重复性的练习,但是二者的规律毕竟不完全相同。学英语在初级阶段就存在运用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有创造,要用头脑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老停留在简单的摹仿上。

  有人倡导的英语学习法,练口语要扯大嗓门吆喝,吵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口语当然用的是口,他们却要手舞足蹈,又不是聋哑人,练这些肢体语言干啥。据说现在又有什么表演英语之类问世,宣传材料我没有见到,不好匆忙下结论;单看取的这个名号,又不卖门票,表演给谁看呢?

  流行英语学习法的杀手锏大多是听说领先,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基本上都是简短对话,亚历山大先生强调要摹仿磁带录音反复练习,这不就是听说领先吗?多读点书,对流行学习法的深浅高低自然有数。我与诸大创始人素昧平生、无怨无仇,也懒得去玩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小把戏;我之所以违背老子“不为天下先”的训诫,出头敲打某些流行学习法,实在是有感于时下诐辞怪论大行其道,心中有所郁结,不吐不快。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正好道出了我此时的心态。

  这里我引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杨利民先生的阐述作结。杨先生说:“几百几千人一起喊叫,对消除恐惧感也许有好处,学几句短语能给学习者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是真的。但敢说不等于胡说八道。不学语法、鹦鹉学舌,即使学会几句话也不等于能掌握语言规律,能举一反三。‘听’是别人的,‘说’是自己的。语言必须表达思想,一个没有头脑的人学不好语言,一个没有思想、逻辑的人学不好语言,一个对文化没有兴趣的人也学不好语言。”(《英语学习》杂志2001年第1期)

  问:依你看为什么一些欺世盗名的流行学习法能有那么多追随者,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而不大受重视呢?

  答:对流行的英语学习法我并不一概否认。我绝对相信某些学习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他们并不可能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没多少发明创造,这一点是肯定的。

  我一向疏懒,很少找他们的书看。老实说我对这一类流行的东西本能地有一点偏见。具体原因何足道先生在《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中已经讲得很明了了。何先生在文中也剖析了他们“克敌制胜” 占领市场的五大法宝,很有见地。如何学英语不请教专家学者而跟在一帮江湖郎中身后亦步亦趋,这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不过时下各类商业化操作的英语学习法大行其道,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正规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现在的英语界专家学者讲学习方法的声音似乎也弱了些。专家学者们很多深居书斋从事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研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学英语的状况和要求未必很了解,他们的言论经常是散见于各类报纸杂志,不是很系统,操作性可能也不是很强。专家们都不讲速成(这是流行学习法的杀手锏),也不提倡为应试而学习,不喜欢商业炒作。这些都是他们声音较弱的原因吧。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失落。夸张地说这是一个“读书人”不读书,“文化人”不懂文化的时代。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几乎为零。如果学生们很早就读过四书或老庄等经典著作,他们学英语绝对不会象今天一样茫然不知所从。现在呢,不说英语,开了十几年的课,语文照样学不好。学习本来是个很个体的事情,可是如今多的是热闹之学市井之学。李阳的讲座,他所谓的万人口语班,更象是摇滚音乐会。李阳也说了,往台上一站张惠妹是啥感觉她就是啥感觉。

  说什么好呢。

  问:李阳等流行学习法的创始人之所以有市场,是利用了人们的什么心理?怎么看待他出的教材?

  答:李阳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市场,原因是多重的,我想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应试型的学校英语教育非常失败,忽视英语应用能力。

  二, 社会上广泛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许多学习者相信简易速成,没有保持较为清晰理性的头脑。

  三, 专家学者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

  四, 人文教育全面缺失,读书人读书不多,对古人和近代以来的英语大家的语言学习法不了解。

  李阳的一时得势,实际上折射出当今文化、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大众心态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书附录《流行英语学习法面面观》有一节是《五大法宝》,对诸路流行学习法玩弄的手段进行了条分缕析。这五大“法宝”是:简易速成;爱国主义;科学;名人、洋人;弱势群体这些手法李阳大半都用过。最关键的是他利用了人们急功近利,希求简易速成的心理。同时他用种种手段给自己做广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很可惜,可能是因为隔行如隔山,虽然头脑清醒,不受商业诱惑的人很多,但被李阳纳入彀中的为数也颇不少。

  李阳只有宣扬简易速成他的书才可能卖得动。人们都想走捷径他就宣传速成。语法难学他就说不用学语法。听说读写译,几个字念着都是一堆,多麻烦,所以他就说口语就是一切。起来书难读难背他就说只用背句子,拿着他的卡片可是上厕所都能学。他也就这么些招儿。为什么要“疯狂”,要说学英语是体力活,要乱蹦乱跳,憋出个一口气法,为什么铁板钉钉一定要“三最”,为什么要骂自己不是人,自己的生命贱如街上的野狗,标榜自己爱国,要支援老区教育(当然客观上我们欢迎他爱国有成)道理也都是类似的。这样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啊。李阳老师收徒无数,据说用户八千万。全国高校老师加在一块儿学生也只他一个零头。

    简易是简易,他要人买他的书,那可是越卖得多他越喜欢。一套什么发音宝典就是五百块。这么多书磁带几时才学得玩?所以满简单的事又被他搞得很复杂。李阳的学习法理论也没多少内容。我见到的内容就很少,出一本书远远不够。不卖“教材”人家哪有活路呢。编教材要求非常高,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请参考我谈精读教材的那一部分文章。李阳的教材五花八门,他的网站上光是书单就开了几页,水平且置之不论,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编写?李阳还有高论,他说“随手拿起一张外国发来的商务传真,这便是最真实的学习材料;从一个价值连城的商业合同中也可学到价值连城的英文;另外一个英语学习资料的来源是托福考题,因为托福考试题中包含着最地道的英文;那些进口产品的说明书和包装也是一个重要的英语学习资料来源。”这是强词夺理。精读教材 一定要精挑细选,要挑最好的课文。李阳出什么掌中宝,强调以句子为中心呢?因为这样给人感觉能短平快。我们想一想,我们背整篇的文章记得牢还是背零散的句子记得牢呢?当然是背文章。背二三十篇文章就有一两千个句子。这里面有思想,有观点,有作文的章法,有文化内涵,可以培养语感,而背零散的句子与背单词一样,只能给我们虚假的所谓“速成”的成就感。学好英语要做一个素质全面的whole person,背些零散的句子岂能收其全功!口语又岂能包办一切!(林语堂先生说过要记一些好句子,他指的句子是在读文章读书时碰到的特别精妙的句子,当然值得记下来。这与背李阳的句子书是完全不同的。)

  我也知道国内英语高手如云,编教材要求太高难度太大,所以我一直追捧亚力山大先生的《新概念》,张民伦先生的《听力入门》。学习法呢我也绝不敢嚷嚷我有什么创造发明,本来就没有嘛。我深知自己水平有限,大家要请教就去请教著名学者尤其是林语堂许国璋王佐良许渊冲等前辈大家,去找他们的有关论述研读。我是后生小辈,山中既非无大树,蓬蒿岂可作杖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好。

  问:流行英语学习法真的是一无是处吗?我已经买了不少疯狂英语的书,我该怎么办?

  答:我从来不认为流行英语学习法都是一无是处。这一点在《道家智慧与英语学习》的结尾部分说得很清楚。对有些创始人我还是比较尊敬的,比如钟道隆先生讲话就还比较实在。他那么大岁数用功学英语其精神着实给年轻人立了一个好榜样。扶忠汉先生也给我类似的印象。杜子华先生搞他的《英语成功学》,我以为英语就是英语,和个人成不成功没有直接关系。而我在旺旺英语论坛读到一则帖子转载杜先生谈英语学习的一份讲稿,说的内容我基本上不感到陌生,但他讲的道理的确大体是对路的。至于李阳先生,他的学习方法当然不会是一无是处。他出的教材和读物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他是一无是处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当然他的书主要是找人代他编的,里边的文章句子都是外籍人士的手笔,并不是他们自己原创的。我上课都用过《疯狂英语》杂志里的有声内容。(但据说此杂志与李阳并无关系。)李阳说的也有普遍真理,当然不能完全抹煞。他说用腿走路,我们当然不会反对说该四肢着地趴着走。对待他们的学习法和出版物,持平常心可也。

  不过我想最好还是摆脱某些华而不实的流行学习法的影响。有的朋友说各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所以都可以用。我不同意。各种学习法的可取之处的多少区别可就大了。象李阳等的学习法还有很多的问题,我这本书里已经在不同的地方谈过了。我们所首先关心的问题不是别的,是怎样学好英语。学习应该以谁为师?当然不应该是李阳。要以大家名家为师。给我们机会到美国留学,我们是愿意去哈佛耶鲁还是愿意去个社区大学?我们是学英语为自己,不是为了给某家学习法殉道。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犯不着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金钱去验证某些江湖郎中的学习法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给他们写评传,这样的工作不是我们的急务。所以我们选教材就要选最好的,选择学习法也要前辈大家给我们指出的平正的坦途大道。

  问:练口语一定要用“三最法”吗?

  答:“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先生认为学口语要“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这就是他的所谓“三最法”。这个方法对某些人是有效的。我当年练发音,在准确的前提下,有时也追求速度快,比如模仿BBC新闻,速度非快不可。各种语速的材料我都模仿过。90年我模仿的是BBC的《英语流行歌词》,那个节目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朗诵歌词的速度很慢。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讲过:“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说在快速发音的同时能够保证准确、清晰,以较慢的语速讲话时做到准确、清晰肯定就不成问题。所以训练发音时稍微说快一些是可以的。但“最快速”绝非每个人都适用。讲英语准确是第一位的。学英语的人中“快嘴”是不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语速越快可能准确性越难保证。很多人天生讲话的习惯就是要紧不慢的,让他们追求最快速就勉为其难。练过疯狂英语的人中很多人语速是快,但好多发音是错的。是不是一定要追求“最清晰”呢?未必。讲英语时有些音发得比较重,有的比较轻,有的要求清晰,有的一带而过甚至要吞音,这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年我见过一些朋友练美音,为追求“最清晰”某些音发得很夸张,嘴形很难看,以后习惯成自然改都改不过来了。(他们不是跟李阳先生学的,那时“疯狂英语”还没有出来。)至于最大声,象李阳那样摇头摆尾去心火,比练气功热闹多了,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必要。

标签: 天气降温关心简短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