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背后的反思》

哈哈库 82 0

  在语文教学中,总有学生家长或亲戚朋友问:“为什么我孩子一二年级的语文考试中容易考一百分,后来语文成绩不是每况愈下就是到了瓶颈期,很难再有一二年级的成绩高峰?”我留心观察也发现了这情况,自己也感慨:“语文成绩的分水岭为何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于三年级呢?”

  首先,单从成绩下降看,我们不妨拿一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试卷做对比。一二年级的试卷内容及题型是拼音、生字词、句子、《看图写话》。这些题目简单,知识原原本本出自课内,近乎标准统一的答案,所以学生能轻而易举答对。而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有掌握了生字词及拼音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的考题不是大难题,而且生字词占分不多,所以三年级的生字词对成绩拉分不大。

  相较而言,语基选择题的影响明显些。这类题型内容来自课内或课外的积累,没有统一、全面、固定的书籍记忆。所以即使这类题有唯一标准答案,对于一些不够扎实掌握课内知识的学生,或另一些偏重课内而又不热衷课外积累的学生来说,影响不言而誉。但真论起拉开成绩的差距,还是非谈阅读理解不可了。

  纵观语文的阅读理解,常将前面几道题设置为选择题。这类题型只要仔细阅读文章和题目要求,选对答案应该不太难,后面的“主观开放题”才较有难度。因为主观开放题要求的能力,除了要理解全文,及掌握必要答题技巧,关键还在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这类题中,成绩水平接近的学生,男生的答题字数明显比女生写得少。语文成绩不好或课堂不爱发言的学生,甚至有的干脆放空这类题。从上述题型和能力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三年级开始,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掌握课本大纲。语基的积累或语文素养也不止源于课内。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促进阅读形成自主习惯,让学生自发感受到阅读乐趣,最终渐渐自觉形成兴趣。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书籍自然也润色作文了。其实学生对“作文”这个题型并不陌生,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中,他们就已小试牛刀了。只是那时的“作文”题型简单又浅显易懂。只要没错别字,通顺连贯地把一幅图的内容完整表达就好,未过多要求学生思考谋篇布局,或运用优美语句。到了三年级后,出题者逐级拔高题目难度和思想深度,那些思维不足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学生就只能千篇一律地从相似层面出发,甚至有些学生会错了意跑偏题。难怪语文老师总爱老调重弹地对学生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虽略带夸张,但自有一番个中真谛。这就是历年高考,数理化偶有满分卷,而语文满分就有点儿难于上青天,想必就是作文从中作梗。

  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不高分逃不开千篇一律的死胡同 没新意。这样的作文纵然词藻华美但逃脱不了审美疲劳的宿命。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简而言之,文章想要出类拔萃就得另辟蹊径,自有一番特色天地。可惜世界之大虽无奇不有,常有学生作文近乎雷同。有一次,四年级期末考的作文题是:《我第一次……》。结果批改时发现:《我第一次煮饭》和《我第一次洗衣服》因为出现的太频繁了,堪称“双子星”。还有一次,我们班的单元考作文题: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写一篇作文。全班42个学生中,有11个人写:《我最喜欢小狗》。可是扪心自问,导致这些情况只因我们的学生不假思索造成的吗?

  我想从出题者的角度来反思,成年人出的这些题目多掺入社会现象或时事,学生少经世事,不如我们洞悉人心,所以他们很难平等地和我们站在同一维度去思考就可想而知了,也就不容易拥有多角度的思维去揣摩了。这想必就是写文作需要“灵感”的本质所在吧。只是“灵感”看似福尔摩斯破案才能拥有的神奇感应,究其本质是学生能否拥有真情实感,继而升华到个人独有的心灵体验。如果学生对多番生活现象没有切身体会,如何能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没有情真意切的感受写的文字,也就不免空洞虚无地自编自导脱离现实了。就像古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缘故吧。少年没有“真愁过”,为了文字诉述而牵强写“愁”。

  这还真不能全怪学生。你看,现在的孩子已被学习挤进了狭小的自我天地,除了周一到周五按部就班的读书。就连周末难得双休,都是徘徊在各个培训机构或辅导班,甚至家长扬言:什么事都别管,只要读好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所以他们的生活实践少得可怜。如何使他们站在阅历丰富的成年人角度去看待生活,又如何叫他们有切实感受的生活体验去揣摩题意,自然他们也就写不出情真意切的专属语言了。所以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除了常规思维的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父母辛辛苦苦的赚钱报作文兴趣班不如抽空带着孩子亲近大自然,哪怕带着他们走街串巷的观察周围。有了参与的事件才叫经历不是吗?而这些课堂以外的精彩是学校难以做到的独特与专属,这些恰恰就是语文素材,也会是不可多得的灵感来源。我也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灵感”也是来自我教学生活的切身感受。

  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每年教学的内容何其相似,学生却每年都在变化中。每次执教以学生为主题,并感受着学生和家长的心境变化。我始终觉得:语文的美感不仅在字里行间,还在生活点滴的真情体验。语文的积累不止好词好句的摘抄,还在人情冷暖的感受。语文的训练不但在文章构思布局,还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语文从不是孤立存在,而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和生活也密不可分。我们不应只盯着语文成绩的分水岭着急,更应思考分水岭背后的能力问题。

标签: 国庆节的优美句子摘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