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红房子

哈哈库 63 0

  感觉现在工作好难找,海投了N份简历终于等来了一次试讲。由于本人不是师范出生,这是平生第一次站在高中讲台上,所以把试讲的内容请大家看看,帮忙指点意见啊!

  我要试讲的内容是高一语文读本上的一篇散文,黑塞的《红房子》。试讲的时间是50分钟,直接给高一的学生上一堂课。由于老师说为了更加体现应聘者的实力,所以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好吧,下面就说说

  我的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的生平

   理解“红房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散文文章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红房子”的象征意义

   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3、情感目标:体会“红房子”的现实感情思考以及作者人生态度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和下面的同学见面,彼此不认识,所以我先简单一下介绍了自己。因为我姓陶,就和陶渊明联系上了,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是一个美好的世外仙境,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活模式,引出了我今天讲的文章黑塞的《红房子》。因为红房子类似于桃花源。

  2、知人论事:先问一下同学是否了解黑塞这位作家。估计了解的不是很多,文章注释也只是写了他是一位德国作家(1877——1962)。所以先简单的说一下他的生平。在介绍他的生平时多讲一些与这篇文章的思想和风格相关的他的经历。赫尔曼•黑塞1877年生于德国休瓦本,他出生的地方是一个沿着拿古鲁特河的一个美丽小镇。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名骑士,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荒原狼》,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生都是在漂泊中渡过,他两次去过意大利,在德国南部和瑞士各地旅行,并且到过亚洲的锡兰、新加坡、苏门答腊。但他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于是他希望在一些陌生的地方去寻找他的理想境界。要知道他的一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他的散文多记录了他对历史和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命运。而且他的散文多是触景生情之作,比随心走,真情流露,文笔细腻,文字优美。

  3、结合我刚刚讲的关于作者的简单介绍,让同学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散文,获得一种整体感知。在读这篇文章的同时让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出现最多的字眼是“红房子”(绿色中的红房子)。这是一个具体的实物,让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个红房子的。(第一段和第六段)激发同学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自己拥有一个这样的红房子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是否满足?满足与不满足,引起矛盾。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产生了矛盾的意见,其实在文章中作者的心情也是充满矛盾。继续让同学找出文中体现作者矛盾心理和行为的句子。(文章的第四段、第五段)。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为什么作者在实现自己的愿望以后又有一种不满足的心理呢?文章在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出了这个原因: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这句话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我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文章的思路结构给同学们理顺一下。因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篇文章在内容上看具有多样性,但并非是乱七八糟的,而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线索选取。

  5、继续深入文本、立足文本理解“红房子”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回到文章中的第六段中来,作者曾经拥有一座绿色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为什么作者不想在体验了呢?作者曾经有过怎样的体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体验?通过这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发同学的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红房子”的象征意义。(红房子是作者想象的理想之所,是他在漫游之后的一个宁静的休憩地。)

  分析文章中的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态度?通过这段的分析以及之前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不满足,对理想的永不放弃,执着追求,永不止步。

  7、小结: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作者的认识(你觉得诗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8、从作者的这种永不满足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由于什么激励作用或者是现实意义呢?引发同学的思考和各抒已见。

  9、作业: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或最富哲理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要求能背诵。(因为我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标签: 国庆节的优美句子摘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