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书里一句话,也能令人印象深刻。曾几何时,我非常欣赏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中陈亮的一句话:“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里面充满了万丈豪气。为此,我后来购买了《陈亮诗文集》、《龙州词》等。《龙州词》是宋代江湖诗人刘过的词集,他的风格和陈亮很象。他还有篇《独醒赋》,我曾在《辞赋一百篇》里发现过。类似的豪放风格,在李、杜诗集中也有不少。有时一读杜诗,全身就充满了力量。那时,《带经堂诗话》里称赏的施闰章的五言诗,含蓄有味,我也很喜欢,但实际上,我更喜欢宋琬的雄健磊落的风格。我自己那时也写些豪健风格的诗(暂且这样叫) ,如“ 万丈光明路,豪气冲八都。精骛六合远,哲如日月出。”还有二百字的《大风歌》等。后来读陈亮文章,觉得气势不充沛,不过瘾,又三续其文。不过,自己已经越来越没有诗兴了。
但如果现在去读《历代诗话小品》(曾买过一本,印象里是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的),兴致则绝对不会减。人的性情在诗话小品中会表现得非常生动,比不得八股文章的一本正经。(也许越正经,越被一些人看作假道学,装腔作势而已。)但不是每种诗话都很好。《历代诗话小品》里有挑选,有注释和赏析,是很不错的。
有许多书,没有读过,但有耳闻。虽然是这样,也未必去读。我读书时看心情。有兴致时,可一鼓作气读五六个小时,没兴致时,一页都懒得翻。但兴致,经常来得快,走得也快。要想对一本书发生持久的兴趣,已经越来越难。说是兴趣,其实还是背后的功利心在作怪。这种功利心微妙得可以令人惊奇我为什么要去买《天文学简史》。
兴趣产生的原因很简单:知识之势已成合围之势,所以欲毕一役而奏其功。然今已奏功,兴趣即退也,除非又发现新的疆域。但有一段时间,兴趣一来,简直无法招架,那时看书在不懂的时候,常翻《辞海》《辞源》,里面内容丰富得惊人,翻什么有什么。但常常只有一两句引用,于是对于该书便想看一看。类似的,稍一入门,便欲拓广,也是兴趣产生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参看顾颉刚《中国当代史学》里附录的自述便可知,印象里就是《古史辨》的前言。
然而到现在,基本上所知既尽,即使未尽,也有所耳闻,懒得去搭理了。因此可以说:知识的获取也就是知识的结束。一旦它以固定的方式确定下来,它的生命力也就结束了。因此,现在各学科的热点也正是还不确定的地方。
对于自然学科来说,它的趣味在于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象人工智能等等。对于文学来说,它的意义是要在语言上创新,意境上创新,在形象上和思想上都达到新的高度。
现在回想,曾感到激动不已的书有一本记得叫《六朝名赋选》,瞿蜕园主编的。里面对各赋都有注解,可惜没收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实际上作者并没到天台山,这在他的序里就能看出来。但全文写得好极了。我曾在《辞赋一百篇》里看过,可惜没有注解。《管锥编》论理趣部分也有几句,我至今还不十分懂。但六朝人评该文“掷地有金石声”,可见该文当时之声誉。有一篇写得更好的赋是庾信的《哀江南赋》及序。这篇收在那本书里,也有注释,那时我看得相当带劲。句子不仅琅琅上口,而且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极尽变幻,尤其是描写江陵之战的场面,十分紧张精彩。可惜那本书校是图书馆的,后来还了。
与之相似的感觉是读杜甫诗歌赏析之类的书。杜甫诗给人的感觉很奇怪,有时是比较绮丽的,如“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有时韵律如大海一样波澜起伏,如“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有时描写的场面又奇诡惊心,危峰险峻,如《白帝城最高楼》前四句。总之,这都是第一次读到时的感觉,即使第二次没有了,但第一次的感觉总忘不了。
现在仍然有兴趣的,是读魏禧、侯方域和吴汝纶的古文。这三人都是古文大家,但不知为什么市面上很少看到。魏禧的古文除《大铁椎传》之外,我在《赖古堂集》序里也看到过,真是识见高卓,行文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侯方域的古文据说也写得不错,但我对他的人物传记类文章却不感兴趣。吴汝纶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湘乡派”的中坚。我曾略翻过《桐城吴先生全书》。他论文主雄奇,说作文要如用兵,奇正相生。雄奇正是令人欣赏的地方,也是我认为“湘乡派”要比“ 桐城派 ”高出一块儿的地方。
与之相似的是“清雄”。我有一阵子很好读苏轼的诗,就是因为看了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说苏诗的风格是“清雄”。其实,也有豪健、通畅、洒脱的风格在里面。总之,这是宋诗的另一路风格。正如施闰章的五言诗含蓄妙趣一样,宋代永嘉四灵的诗曾在《宋诗选注》里被称为“灵秀”。四灵的诗我读得很少,不过印象相当好。那时曾看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印象最深的就三个人的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赵师秀的句子“ 禽翻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现在来看,如果说唐朝许多诗过于雍容热闹,竟陵派的诗又过于幽深孤峭,那么永嘉四灵的诗就是得其中道了,虽然这仅仅是个人的看法。
再说两本英文的书。虽然我英文书看得很少,但凡看过,即有所记。有一本叫《A Nation and The People》,讲美洲从欧洲殖民者入侵前到1990年这一长段美国成长的历史。书很厚,大开本,图文并茂,并且小中见大,点面结合。但最令我有收获的是美国冷战时的历史。如果说在可控核裂变发现之前,人们对付核反应就好像在玩一条火龙,那么冷战时期美国也好似在玩火龙。世界因此曾偏离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段历史也弥补了我对政治的一些看法。还有一本书是《Handbook of Social Theory》。这本书内容很全,介绍又简明扼要。如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曼海姆《知识社会学》都有介绍。但我觉得,要想对社会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把握,并对许多社会问题进行解答的话,这本书还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文化研究的书一块儿来看才好。
2004年4月28日
标签: 点面结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