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能香我不须花

哈哈库 41 0

  文/晴芳寄远

  品茶则唇齿留香;饮酒则豪情满怀;读诗,则胸怀与唇齿之间,都满是美的气韵。

  第一次读诗,该是五六岁的时候,几个一般大的孩子,齐齐聚集到一家里面,把偷拿来的哥哥的书本打开,便看到了那首才子骆宾王七岁时候留下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童音幼稚,许多字当时还不确定是否是那个读音,幸亏书上有拼音,才大部分没有读错,不过,“波”字的读音最后还是没读准,读成了“红掌拨清坡”,至今想来,仍觉莞尔。

  中国是文化大国,我们的祖先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从田间地头的劳作中体味自然之美,生活之乐,然后有了人相传唱的号子,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诗歌。

  我一直十分佩服中国古代民间的捕捉诗之韵律音乐之美的能力,更佩服他们伟大的创造力,没有他们,纵然仓颉造字伶伦造乐,奠定了最初的文字和韵律基础,我们今天,依然不能欣赏那许多或壮阔或凄美幽雅的文字意境。

  中国是诗的国度,先有孔子集民间之诗歌而成《诗经》,其中诗化文字的熠熠光辉,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称道,后有因时代而演化的词曲赋,各领一代风流。个中的字句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气韵、风度,千古后读来,依然美不胜收。

  接触诗经,是初三的时候。初三的语文自读课文上,收录了《诗经》中的一篇爱情歌谣《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当然虽然读来觉得朗朗上口,却不甚明了其中的意境,只是一种简单的,读来觉得顺口,很有美感。尤其一开始那十六个字,更觉熟悉亲切。后来长大一些,回忆起这首诗,除了再次感觉韵律的优美文字的生动之外,更佩服当时人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是啊,诗的文字是离不开浪漫和想象的,人的思维和文字,只有在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里,才更加形象而生动。《关雎》这首,以男女间的爱情为主题,以荇菜为渲染,既简短而又富有想象地赋予了文字以情感和优美。

  但是,高中以前,尽管喜欢,却一直没能大范围的阅读一下书籍中的那些诗歌,高考的压力一直迫使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尽管分外喜欢,却无时间去领略、欣赏和品评。期间零星的读几首诗词,也是少的可怜,不时尝试写几首来,自己独去都粗劣无味,直到后来读了大学。

  读了大学以后,学习任务相对减轻了许多,这样我有了许多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并且有了学校图书馆的依托,这个时候,读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中精品,尽管许多,过目后不久就忘记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以后一直都记得,直到现在,还能张口背出许多。

  曹植曹子建想必许多人都熟悉,他“煮豆燃豆萁,豆在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极。”是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的。母亲说,曹植聪慧,是曹操的儿子,被其兄长曹坯迫害,曹坯命其七步之内做诗,否则就杀了他。曹坯面无惧色,七步之内做成此诗,于是命名为《七步诗》。小时候听了,当一个故事来听,觉得这个哥哥实在狠毒,连自己的亲弟弟也要迫害。长大后则是十分佩服曹子建敏捷的才思。《七步诗》恰如其分的写出了心中的痛苦无奈,和兄弟相残的残酷现实。后来找曹子建的诗歌来读,更是旖旎华丽,让人有手不释卷之感,其《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猿猴,勇剽过豹螭”,读来顿觉好奇满胸;其千载一直为人称道的佳句《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生动华美,诗文所罕有,自曹子建之后,不知曾被人引用过多少回。

  除了曹植,其父曹操,后来的竹林七贤,也是诗之大家,只是风格各自不同而已,其中能感觉的到的意境,自然不同了。

  建安魏晋后,一个尤其让我喜欢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诗歌,就是唐代。

  唐代的诗歌,不仅数量巨大,而且质量极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有颇高文学成就的诗人,或许是经济和国家的繁荣,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兴盛和繁茂吧,大家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李杜诗篇,就不再提了,看了许多许多,李诗浪漫飘逸,杜诗苍凉悲壮。但是唐诗里让我一直印象深刻的,却是李商隐的压卷之作——《锦瑟》。

  锦瑟无断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诗,一向以朦胧绮丽而闻名,很多他的诗歌,读来隐晦曲折,往往很难参透作者的本意,但是他用词上却又十分讲究,词语瑰丽多姿,异常华美,读来往往有沁人心脾之感,此首《锦瑟》便是如此。我当初乃是看电视中间无意听到,当时吟诵的只是后四句,听完觉的凄美异常,于是用心记下,后来广阅书籍查询,才知是玉溪生的作品。人们历来对此诗争议颇多,而于我,一直将它当做一首爱情诗来看待。在我觉得,爱情绝对是催发人写做欲望的一道极强的催化剂,尤其是遭遇不幸被迫分离的那些情人,往往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凄苦也好,缠绵也罢,总是婉转动人。比如这首《锦瑟》,开篇既用弦断,暗示分离。接着以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两个典故,来写出自己的迷惘和痛苦。后四句,一直觉得难解,却也一直是最喜欢的。鲛人在明月下泣泪成珠,白玉在暖日中清透如烟。却觉得,象诗人在爱情中纯洁的心境和真挚情怀的比喻了,也或许是见景生情的一种感叹吧,后人愚钝,终测不得诗人的意思了。但是其中的唯美和精致,却一直感觉的到。到最后两句,又演绎出那种完整的迷惘而朦胧的意境,至此,那种清凉的优美和情思在这时已发挥到极至,一种哀愁在胸怀间慢慢升起,那种情绪,如轻云一般在心里迂回婉转,不浓烈,也不平淡,似有,又似无。和读到这里,或许全诗的意思不能句句皆懂,但是,一定会拍案叫绝:

  好一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好一李商隐,好一首〈锦瑟〉!

  当然,除了李杜文章,小李杜之外,唐代还有着数不胜数的诗人和绝美的诗歌,写实也好,写虚也罢,不管绮丽清绝,还是所谓的浮华糜艳,都有许多可鉴赏圈点之处,大批的文人墨客,于那个鼎盛的时代,各自抒发着自己的见解和情怀,拒〈全唐诗〉记载,到今天还有名姓留存的,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诗人。保存在里面的诗歌,有四万八千多将近五万之数。或许,也只有这样明珠般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如此的数量,才匹配的上那个伟大的时代。

  宋词是唐诗后面的又一种诗歌样式了。算起来,虽然接触唐诗比宋词早些,但是喜欢宋词的程序却一直多于唐诗一点,这或许和性格有关。宋词句子长短不一,最初是配曲子演唱,所以非常有音乐的韵律之美。可惜今天的许多乐谱都散失了,词就单纯的演化成一种文学的样式。否则,真想把那些曲谱找来,对酒当歌,去亲身感受一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或者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

  宋词有婉约和豪放,自然读来有豪放之美,也有婉约之美。

  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苏轼,历来我最喜欢看的词家之一,他的好多词做,风格雄浑壮阔,颇有大家之风,比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比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其许多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奇句,读来壮气满怀。

  但是,最难忘的,却是岳飞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或许由于少时听岳飞的故事所影响,每次读到这首〈满江红〉,总会觉得胸间那种悲壮浑毫之英雄气迈,充盈而不去。相信每个中国人,每个炎黄子孙,都会有这种独特的爱国的意识,在读到如此悲壮的文字时,自然,岳飞那种忠诚、悲壮、豪迈不自觉的把我们感染,感动,于是,我们自己就和他找到一个感情上的互动与共鸣——爱自己的祖国,是以千载后的来者读之,依然觉得凛凛有生气。对比岳词与苏词,虽同属豪放一派,文字上气势恢弘,但由于自身遭遇的不同,始终独来略有差别。

  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谁?女词家李清照。

  清照之前,也有许多女诗人女作者,以文流传于世。先有卓文君、苏惠、班昭等等,后有花蕊夫人、鱼玄机、薛涛、上官婉儿等一干才女,但是比起易安居士李清照,无论作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或多或少的差一些了。

  我接触李清照比较晚,是等到了课本上出现了李清照的词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注意的。初中课本上,选有李清照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满篇皆是恬淡生活之美。

  后来读的易安词多了,发现里面好多佳句,清丽脱俗,有一种女儿家独有的气息。有的凄楚曲折,有的哀婉动人,不管如何,总有的明显的女儿情怀和真挚感情,让人感觉一种精致凄婉之美。所谓哀伤到极至,文字之美也到极至了。消瘦的黄花,卷帘的西风,憔悴雍懒的女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真是让人感觉其中的韵味,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唐诗宋词之后的诗歌,就读的少了。虽然历来中国古典文化,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被列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样式,但是总觉得在诗的国度里,元曲就比起它以前的那些诗歌,似乎少了些什么。或许还是因为我元曲读的少吧,其中的意韵,还不曾发掘出来。

  改用了古人的一句话:茶亦醉人何必酒,诗能香我不须花。那些文学史上的奇葩,不正象一朵朵芬芳夺人的花朵,时刻用它的馨香和甜美点染和熏陶着我们吗?

  愿那些芬芳如花的诗歌,就这样一直陪伴我,一生一世。

标签: 劳动的句子唯美简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