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互助]哲理咨询

哈哈库 49 0

哲理咨询

  一个观点的的偶然发现

  哲理给人启迪,哲人给人启示,哲学给人慰藉.醍糊灌顶,幡然醒悟,茅塞顿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云云,所指的大概就是这种情景。

  周国平说:‘‘人生有种种不如意处,其中有一些不可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哲学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慰藉。但是,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慰藉类似于心理治疗,重在调整我们的心态。哲学调整的是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学归结为慰藉,就有可能缩小甚至歪曲哲学的内涵。当然,智慧与慰藉并非不能兼容,总体眼光的调整,必然带来心态的调整。在此意义上,则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最深刻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找医生是因为他们对肉体的疾病比我们知道的多。同样的理由,当我们的灵魂不适时,因该去找哲学家,并且用对医生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正如药不能治病就无用,不能解脱精神的苦难的哲学家也是无用的’’(伊壁鸠鲁)。既然哲学可以说是一种慰藉,甚至是一种最深刻的慰藉,既然灵魂不适应该去找哲学家,那么,哲学八成也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和作用。那么,所谓的哲理咨询就有提出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哲理咨询或许也必不可少。至此,一个观点—哲理咨询就这样冒昧地被提了出来。

  那么,什么是哲理咨询呢?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生理上有什么不适,就去找医生进行生理咨询和生理治疗;如果我们心理上出了问题,就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哲理咨询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项咨询活动。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生活生存压力较大者,轻微的心理问题者。主要方法是讲述世界的深刻之道,描述人生的真相和全貌。主要路径是参观旅游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废墟以及偶尔出席特别的丧事仪式。主要处方药品是哲学书籍和通俗哲学读物以及组织反滥成功,反伪成功主题演讲。主要目的是企图让生活生存压力较大者,轻微的心理问题者拥抱哲学,拥有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减轻压力,舒缓焦虑,走出阴影,幸福快乐,重返阳光。

  哲学家是人类灵魂的抚慰者,我认为,这是不能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下面就让我们踏上哲学之旅,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和西方哲学大师是怎样抚慰人的灵魂的,进而证明哲理咨询同心理咨询一样,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一、物质论和运动论让我们处变不惊

  房价飚升,就业压力,贫富悬殊以及大学生从昔日天之骄子沦落为蚁族等种种乱象,深深的困扰和困惑着我们,让我们牢骚满腹,充满怨气,甚至伤肝伤心,一脸焦虑,内心抑郁。受这个转型时期的种种不公所折磨的人们,谁能给他们慰藉呢?当然是哲学,或者说主要是哲学。不管是经典马克斯主义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人类灵魂的抚慰者。不过,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灵魂的抚慰作用是间接的,必须通过推理、联想和想象,这种抚慰作用才会凸显出来。吹尽黄沙始见金,如果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细细咀嚼物质论和运动论,一边将”两论”用于诠释上述乱象时,没准会茅塞顿开,焦虑的心灵自然也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慰藉。

  马克思主义一元物质观认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再没别的东西存在,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的。计划经济时代,住房实行福利政策,大学生是稀缺资源,包分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住房商品化,高校扩招,取消分配,计划经济的东西一一灰飞烟灭。于是,形势逆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人自然一时难以理解,难于接受,甚至感到苦恼和痛楚。而如果我们站在物质论和运动论的高度看过去,就会顿感释然,一身轻松。既然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那么,房价就不可能长期一成不变,大学生也不可能永远以天之骄子自居.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然,房价是飚升得太高了,大学生也沦落得太快了,但这只是政策所致,而不足已否认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运动变化的总趋势。

  不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人也是,不仅外形,生死,还包括思想,观念等等一切都在运动着,变化着。从小到大,从瘦到胖,从生到死是一种变化,从初生牛犊到油头滑脑是一种变化,从豆蒄年华到徐娘半老是一种变化,从敌人到朋友或从朋友到敌人是一种变化,从海盟山誓到离异毁约也是一种变化。总之,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句名言透露出的弦外之音让我们叹息不休,唏嘘不止____这个世界没有对错,没有敌我,自然也没有永恒.真是千真万确,没有永远不动的房价,也没有永恒的天之骄子,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一切都在上上下下。因此,我们必须知变、适变、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坦然面对,处变不惊。

  有必要再重复一遍,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它的唯一性,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神仙皇帝,又没有妖魔鬼怪,更没有什么救世主。所以既没什么可怕的,又没什么可盼的。面对这个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我们惟有依靠自我掌控和自我救赎,就像《国际歌》唱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已”。

  一个因为房价高,就业压力大而内心充满焦虑的人,如果一位哲理咨询师对他晓之以情,动之已理,耐心地讲述上述哲理,对他郁闷的心灵难道不是一种释放和慰藉吗?

  二,实践论和矛盾论让我们增长智慧

  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几乎可以全方位地给予我们启示,多层次地抚慰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增长智慧,看透世界和人生,对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坦然视之,积极面对。在马克思看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也没有什么不可解决,既没有爬不过的山,也没有翻不过的坎。

  在这个社会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80后,高智商,低能力,眼高手低,会考试,不会做事,瞻前顾后,做事犹豫,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并为此充满苦闷,困惑不已。对这些毛病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同样可以找到矫正的启示。

  经典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性,它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第二种是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活动,第三种是科学实践和人文行为的实践活动。通俗地说,实践论强调多参与,多活动,多调查,多干事情,多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勤于实践,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毛 才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不管什么事情,大至带兵打战,小到泡妞恋爱,光说不练,纸上谈兵都是不行的。遗憾的是作为应试教育的产儿和独生子女的80后,恰恰对这三种实践活动都参与甚少,自然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而前人崇尚实践,勤于实践,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再回到实践,自然高80后一筹。其实,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是这么过来的,80后最终也会这么过来,只是由于社会和他们自身的原因,这个过程稍长一些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做事犹豫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可以拜托矛盾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认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与人之间抑或个人自身思维,都充满了矛盾。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心理学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的应对方法和能力才是真正的问题。而问题就是矛盾,矛盾论认为,存在矛盾不是问题,正视矛盾和解决矛盾才是问题。

  由于我们思维中充斥着上和下,去和留,弃与取等等矛盾,所以,犹豫徘徊,难以选择,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按矛盾论要求的学会区分矛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进而找出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就会牵住牛鼻子,懂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从而慢慢做事果断起来。

  不是冤家不露头。矛盾还具有同一性,两个东西正是因为是“冤家”即对立面,才能聚到一起,成为一个同一体,这就是所谓同一性。比如生与死,福与祸,顺利与困难,其中每一方脱离了它的对立面就不能存在。矛盾的同一性说明矛盾双方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可以互相转。当然,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比如,两个同寝室的同学,一个要按时就寝,一个要玩游戏,双方产生了矛盾。如果双方本着“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的宽容大度理念,珍惜同学,同窗,同室的情谊和至少五百年修来的缘份,创造这些良好的条件,矛盾是很容易成功化解的。反之,如果双方互不相让,一个钉子一个眼,吵嚷不休,制造坏的条件,矛盾就可能激烈和恶化。马家爵的悲剧或许就是这样发生的。当然,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如此循环下去,无穷无尽,我们与矛盾的约会永远没有穷期。

  矛盾论要求我们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这个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让我们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还教会了我们应对世界和人生的方法论。拥有了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这些轻重武器,即使面对再多的人生苦恼和难题,我们都不会张皇失措,进退失据。

  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灵魂的抚慰作用虽然不是那么直接,但同样来得深刻和真切。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人类灵魂的抚慰者。面对这座人类精神的丰富宝藏,我们要每天挖山不止,让它给我们干凅的心田以滋润和慰籍。

  三、西方哲学是灵魂的抚慰大师

  西方哲学大师灿若群星,个个登高望远,目光如电,学富五车,洞悉整体人性的弱点和整个人生的全景,对功名、财富、生死、苦难等等人生问题都有极为深刻的见的。如果说,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灵魂的间接抚慰者,那么,西方哲学大师就是人类灵魂的直接抚慰者。前者为哲理咨询提供了宏观的理论基础,后者为哲理咨询供给了微观参观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哲学对哲理咨询而言,更具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造成烦恼、焦虑的原因很多,可在当下,似乎更多地是由功名 财富、苦难、生死等因素所导致的,高房价、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医疗保险缺失莫不与之纠结在一起,成为主因。社会转型期,真是没奈何,焦虑的人那么多。因此,迫切需要对焦虑的人进行哲理咨询,带他们踏上哲学之旅,与哲学大师们交心谈心,聆听大师们对功名、财富、苦难和生死的独特声音,以消融和舒缓心中的块垒和忧虑。

  1,忘不了的功名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境由心生,烦由利长,人们对功名利禄总是放不下,忘不了,从而凭添许多烦恼。其实,追求功名本是一种正常需求,按照马斯洛的说法,还是一种最高的需求。好男儿总是渴望仰天大笑出门去,治国、齐家,平天下,这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功成名就就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成功者少之又少。‘‘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不如人事常八九,可以人言无二三。’’大概就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滥成功、伪成功的主流传媒鼓噪下,一个个名缰利锁,不抛弃、不放弃,自然烦恼顿生,焦虑不已。而西方哲学大师对待功名却走的是另一条路,而且走得那么的理性、豁达、从容。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希罗多德在另一个地方记录了波斯势力强大的国王克谢尔克谢斯的事迹。克谢尔克谢斯在公元前480年率领一支约200万的军队成功地侵占了希腊,当他看到海列斯彭特停满了他的战舰,每一个平原都住满了他的军队时,他开始为自已的幸运和能力庆幸不已。但时过片刻,他开始痛哭失声。站在他旁边的他的叔叔阿尔塔巴若斯惊呆了,他问处在克谢尔克谢斯的位置上的人,还会有什么可以痛哭的呢?克谢尔克谢斯回答说,因为他意识到在百年之后,他眼前所有这些人,帮助他使世界为之战栗的每一个士兵,每一个水手,都将作古”。

  无独有偶,与克谢尔克谢斯同样战功赫赫,威震欧亚的古希腊亚力山大大帝对待功名的故事一样脍灸人口。当他在科林斯邂逅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时,第欧根尼正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晒太阳。大帝说;‘‘我是压力山大”。哲人说;‘‘我是狗儿第欧根尼”。大帝问:‘‘我能为你效什么劳吗’’?第欧根尼回答‘‘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哲人第欧根尼对再威赫的战功,再伟大的功名都不屑一顾,在他看来,只要有阳光陪伴左右,一切足够。连亚力山大也惊呆了,当即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力山大,我便愿意我是第欧根尼”。

  哲人塞内加是一个大智大慧者,他身为王子的教师,可谓大富大贵,可他依然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他说;‘‘我从来没有信任过命 运女神,我把她赐予我的一切____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它们之间保持着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能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

  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说法与塞内加的说法异曲同工,‘‘决定我幸福的不是我的社会地位,而是我们的判断;这些判断是我能够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方是我自已的,别人无法从我身边拿走’’。

  西方哲学家站在整体的高度,看到了人生的全景、长度和限度,从而对功成名就不屑一顾。相反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人生的半景,自然难免对功名利禄耿耿于怀,难舍难休,一旦功名之途无望或受阻,就焦虑万分,充满疑惑和痛苦。或许,哲学之旅可以让他们缓解身心,茅塞顿开,走出迷雾。

  2,让人焦虑的财富

  有人说,在这个重商主义,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财富成了导致人们心理焦虑的最主要因素。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财富是富人的通行证,贫穷是穷人的墓志铭。’’一直以来,金钱都强烈地折磨着人,而贫穷更是让人自卑。烦闷、焦虑,只是在这个社会转型期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而已。

  阿兰.德波顿说;‘‘人们开始去倾向于认同这样的观念,即人的才识往往能影响或决定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这种观念反过来赋予金钱一种新的道德含义。在精英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当的才干,他不可能有一份高声望、高薪酬的地位。故而财富成为一个人良好秉性的象征:富人不仅富有,而且就是比别人优秀。在精英崇拜的制度下,人们致富无可厚非,同理人们挨饿也不是没有缘由。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身份低微,其境遇故然令人同情,但一切咎由自取。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

  德波顿好像说得有些道理,我们中国人也把穷人视为死懒又好吃,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什么的。那么穷人就是傻B,就是窝囊废。自然,作为穷人难免不灰头土脸,内心焦虑。

  其实,真实情形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个公平、正义,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度里,或许可以作如实观,而在我们这个转型社会却未必如此,甚至恰恰相反。

  阿兰.德波顿也随后说道:‘‘但事实上,萧伯纳认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冷酷无情,野心勃勃的人‘能够出售劣质威士忌,通过囤积小麦,以3倍的成本价出售,或通过发行刊登着骗人广告的愚蠢不堪的报纸或杂志,为自已掠取三四百万英镑的财富’,而那些通过诚实劳动或者以自已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推动人类知识和幸福的人则往往生活拮据,默默无闻”。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古今同理,中外皆然,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尤是。试问,在中国有多少

  富人的财富是见得阳光的?双轨制倒爷,赚味心钱的企业主和生意人,贪腐行为,权力资本,有多少资本沾满了血和肮脏的东西?除了数字英雄、IT精英以外,有多少富人没有原罪?因此,实际情形并不完全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财富携戴着一种道德品质”,穷人完全犯不着为此坐卧不安,充满焦虑,为自已的贫穷感到羞愧。要知道,‘‘我们并不具有根据收入水平来判断他人道德水准的特权。众多的外在事件和内在品质,在综合地起作用,使一个人富有,而使另一个人贫穷。这些决定因素包括运气与环境,疾病与恐惧,偶发事件及其后续发展,良好的策划和欠佳的运气’’(阿兰.德波顿)。

  马克思说;‘‘每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致富光荣,贫穷可耻”,明显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穷人,我们为什么要认同呢?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致富呢?在关于财富这个问题上,我们为什么要被统治阶级牵着鼻子走呢?

  哲学家尚福尔说;‘‘大自然从来没命令我:‘要摆脱贫穷’。大自然也从来没有命令我:‘要尽力致富。’她只是请求我;‘一定要自立’。是啊,人生苦短,为什么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财富的无穷追逐之中呢?财富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啊!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与尚福尔对待财富的理念十分接近。‘‘对伊壁鸠鲁来说,只要我们不是处在现行的痛苦之中,我们就是快乐的。由于缺衣少食给我们带来现行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钱够买衣食。但是如果我们穿不起开司米毛衣而只能穿一般的毛纱,或者吃不起海鲜而吃三明治,把这叫做痛苦就太过份了”(阿兰.德波顿)。伊壁鸠鲁认为;‘‘在消除了匮乏的痛苦之后,清茶淡饭与丰盛的筵席所带来的快感是相同的”。

  看看,哲学大师对待财富的理念是不是更贴切、更中肯,更理性?尼采说;‘‘凡是愈少占有的人,便愈不为物累,也不为形役,适度的贫乏是幸福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赤着脚,闲逛在古希腊大街,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闪闪发光的真金白银,不屑地说:‘‘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

  请注意哲学家的用词,‘‘适度的贫乏’’‘‘足够的钱购买衣食”,‘‘自立”,也就是说基本的生活保障,基本的温饱问题自已要有能力解决,既不是越穷越光荣,又不是越富越光荣。超过了温饱之外的财富,就没有根本的意义。哲学大师的确是明智而理性的,再高档珍稀的美味,我们也只有一个胃,再华丽宽敞的床,我们躺下也只有三尺。所以,我们完全犯不着为发财致富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甚至充满焦虑。正如梭罗所说;‘‘信念和经验使我深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已不是件苦事,而是个消闲。人并不需要满头大汗才能养活自已。”

  3,人生不满百

  帕斯卡尔说;‘‘让我们想像有一大群人披枷带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余的人面前被处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状况里看到了自已的状况,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着轮到自已。这是人类状况的缩影”。

  人生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被判了死刑,不过不是立即执行,而是有期死刑,时间因人而异,长度不等,迄今为止,最长的也不到150岁。人必有一死,或许,这就是死亡引起人们恐惧和焦虑的原因。

  “然而,当我进行进一步思考时,在发现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后,我发现一个非常实际原因,即我们人类非常脆弱和终有一死的那种状况是如此地令人悲伤,以至于当我们仔细地想到它时,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慰我们’’(帕斯卡尔).

  死的负面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尽管人人都必死,但个个都怕死

  ,死亡的焦虑让我们寝食难安,满脸憔悴,身心俱疲,忧虑,抑郁。据调查,许多癌症患者不是被癌细胞杀死的,而是被癌症必死这个理念吓死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死亡致人焦虑的作用是多么强烈。所以,承认死亡导致焦虑并加以疏导和抚慰是十分重要的。

  人人都怕死,不过,哲学家好像是一个例外。在哲学大师眼里,自然和人生都是不完美的,有限的人生就是一种缺陷,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接受不够完美的自然和同样不够完美的人生,包括死亡。因此,在大师们看来,死亡不仅不会造成焦虑和负面影响,反而拥有抚慰人类灵魂的正面作用。因为,‘‘第一,死是公正的,对谁都一视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单,全世界都与你为伴。”(周国平)

  苏格拉底在听到法官们判他死刑的消息时不屑地说;‘‘大自然早就判了他们的死刑’’。这与帕斯卡尔地说法惊人的一致,也惊人的深刻,因为苏格拉底死后,法官们将紧随而至,没有谁不步苏格拉底的后尘。所以,我们‘‘入世再深,也不完它的限度”(周国平)。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正是人们没有看透人生,进而焦虑的原因。看透了人生,顿悟了生死,反而让我们对一切豁达大度,不再急切和患得患失。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任何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正如波斯国王克谢尔克谢斯,尽管面对赫赫战功,依然痛哭失声一样,因为他意识到百年之后,他和他们的勇士都将作古,化为泥土,化为沙尘。

  伊壁鸠鲁认为,如果能合乎理性地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一死,物我两忘,复归于无。‘‘要到来的自然到来,为此而预先担忧是庸人自忧。对于真正懂得不活着没什么可怕的人来说,生命中就没生么可怕的事了(伊壁鸠鲁)”。在哲学家看来,思考自已必死,恰恰是摆脱焦虑的有效途径,而思考他人的死亡,更是摆脱焦虑的捷径。‘‘除了我们对自已必死的命运进行思考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思考他人的死亡来摆脱身份的焦虑,特别是那些取得很高的成就使我们自卑和嫉妒的人的死亡。不管我们如何生活在遭人遗弃和忽略的情况中,也不管他人势力多么强大,受人尊敬,一旦想到每一个人都将化为世界上最平等的物质____尘土,我们便会顿感释然”(啊兰得波顿。)

  4、人生的历史是苦难的历史

  叔本华说:‘‘任何人生的历史都是苦难的历史’’。其实不止人生,任何生命、或者任何物种的历史都是苦难的历史。生命从来就与苦难结伴而行,相随终身,从亚马逊青蛙到一根大树或者一颗小草再到某个具体的人,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都充满了艰难、痛苦和曲折。作为生命,苦难总是如影随行,无法避免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哲人才说;‘‘受苦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尼采)

  哲学家总是提醒我们正视苦难,忍受苦难,接受苦难,因为苦难与生俱来,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力。而且,任何苦难与厄运,都可能与我们遭遇,我们必须要有承受的勇气,因为凡是能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就没有不人道的‘‘每一个人的形体都承载着全部人的状况”(蒙田)。所以,当芸芸众生为困难、痛苦和挫折愁眉不展,满怀忧虑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静心聆听哲学家独特的声音。

  当我们为失恋、离异、疾病、挫折哭泣的时候,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总是这样劝慰我们;‘‘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塞内加见解深刻,目光睿智,振聋发聩,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颤。

  当我们为自已的命运埋怨不已,牢骚满腹,抱怨老天不公,哀叹为何单单自已如此倒霉时,叔本华在我们耳边轻轻地说;‘‘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已的命运,他的行为就更像一个智者而非受难者了。’’是的,不管是升学无望,还是感情受挫,抑或种种灾难,都不是一个人受难,而是人类整体的命运。叔本华这位目光深沉的智者让我们醍糊灌顶。如果这还不能抚慰我们,那么,就请再听听司汤达和尼采是怎么说的。

  ‘‘如果你拒绝苦难在你身上逗留哪怕是一个小时,如果你总是早早地防范可能的痛苦于未然,如果你把苦难与不快当作应当消灭的邪恶与仇恨,当作生存的缺点,那么,很清楚,你心中怀有安逸的宗教。生活在安逸中的人啊,你们真的不知道人类幸福为何物,因为幸福和不幸是两姊妹,甚至是挛生姊妹,要么一起长大,要么一起永远保持矮小”。(司汤达)

  ‘‘我们一定要忍受无法避免的苦难。一如世界的和声,我们的生活是由不和谐和弦以及不同的音调组成的:柔和的、粗粝的、尖利的、平缓的、轻的和响的。如果一个音乐家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那他能唱什么呢?他必须掌握所有这一切,然后糅合在一起。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二者本是同一物’’(尼采)。

  ‘‘幸福和不幸是两姊妹,’’甚至‘‘是孪生姊妹’’,‘‘二者本是同一物’’,两位智者说得多好,多接近,多贴切。苦难也好,不幸也罢,是人生硬币的另一面。正是因为有了苦难和不幸,亚马逊青蛙、大树、小草以及每一个人,才偶然的诞生,进而艰难曲折又充满侥幸地长大。

  ‘‘试看那些最优秀、最完善的个人和民族的历史,请问那一颗大树长到这样骄人的高度没有经过风霜雪雨;请问,厄运和外界的阻力,种种仇恨,嫉妒、怀疑、顽强抵抗、强硬反对、吝啬、暴力,难道不都是有利条件。无此则任何伟大,即使是美德,也难以成长起来”(尼采)。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阿兰.德彼顿)。厄运、挫折、苦难,都是‘‘现实的顽固之壁”,可在哲学家的谆谆教诲和温馨的抚慰下,我们是可以实现软着陆,从而避免更多地伤害自已的。

  三、哲理咨询的方法和路径

  承认哲学是人类灵魂的抚慰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抚慰成功,让焦虑者真正得到抚慰。这是哲理咨询最重要而最紧迫的任务。

  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对普通大众来说,还是一个盲点和盲区,因此,让人们接触哲学,亲近哲学、热爱哲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哲理咨询成功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路径来达到目的。比如组织学者攥写哲学普及读物,建立哲学网站,开展哲学主题演讲,组建哲理咨询机构,或者在心理咨询机构中增设哲理咨询服务。同时,在对被咨询者进行室内哲学抚慰后,还可带他们或者鼓励他们走出户外,参观旅游,重点目的地是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废墟,并让他们偶尔出席特别的丧葬仪式,让他们在成受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同时,感悟短暂而脆弱的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进而获得心情的宁静。

  1,让被咨询者亲近哲学

  就像心理咨询所要求咨询者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一样,哲理咨询也要求咨询者有相当的哲学功底,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亲合力以及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悟。当然,今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出一些哲理咨询师的标准,让他们考核过关,执证上岗。

  哲理咨询师当然得有一间屋子,不过在装饰上有一些特别的要求,除了整洁大方外,还要有空间感、时间感和哲理味,比如墙上挂一两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废墟的画作,桌上摆一两个骷髅雕塑和沙漏,书柜里有大量的哲学书籍,相册里准备好大量已故名人和凡人的照片。

  在开展咨询时,哲理咨询师要静静地耐心地或者巧妙地诱导被咨询者叙述,然后,给被咨询者讲述三五个有针对性的哲学故事,并开出或赠送一些哲学书籍和哲学普及读物。另外,还可以出一些针对性强的哲学试题,让被咨询者口头或者书面问答,慢慢让被咨询者接触哲学,亲近哲学,热爱哲学,进而获得心灵的抚慰。

  2、游览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废墟

  室内咨询师是哲理咨询的第一步,这一步有了一些效果后,咨询者在征得被咨询者同意后,可以带或鼓励他(她)外出旅游,重点参观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废墟。因为‘‘宏大的自然景观同废墟一样,能够起到相同的减缓焦虑的作用”。

  ‘‘宏大的自然景观是无限空间的代表,就如同废墟是无限时间的代表一样,与无限的时空相比,我们虚弱的、短暂的生命与飞蛾与蜘蛛的生命一样微不足道。不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别,但我们一旦把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同荒原大漠、崇山峻岭、巨大的冰河以及世界大洋相提并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会变得非常微弱,几于消失。身处宏大的自然景观,我们会感受到广阔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渺小,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宁静,我们在社会等级结构中感受到的人微言轻的感觉也会随风飘散”(阿兰.德波顿).

  而面对废墟____这个无限时间的代表,我们也会顿感释然,心情慢慢好起来。‘‘当我们看到古老的石头时,我们的成就焦虑____以及缺乏成就的焦虑___会随之减弱。如果我们在他人眼中是个失败者,如果没有人为我们树碑立传,如果没有人为我们列队致意,如果在最近一次聚会中没有人对我们笑脸相迎,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任何事物注定都要消失。与永恒相比较,扰乱我们心神的那些东西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如果从1000年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渺小的身份焦虑,我们将会非常难得地认识到自已的微不足道,从而获得心情的宁静”。(阿兰.德波顿)。

  2、举办反滥成功讲演

  按照主流社会成功的价值观念,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必然不成功,这是大慨率事件。正是这一大慨率事件,让不少人产生焦虑。

  阿兰。德波顿说;‘‘根据哲学观点,主流价值体系有时候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蒙羞,同时,有时候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赢得尊重____在一些不公正的情形下,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一种信心,就算我们没有得到他人的溢美之词,依然有资格得到他人的爱。”

  所以,哲理咨询者还可以适时组织反滥成功、伪成功演讲,或者建立相应的网站,倡导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成功理念,与主流传媒鼓噪的成功理念相抗衡,让被咨询者通聆听演讲或者通过访问网站,树立多元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理念,从而按自已的意愿快乐地过一生,而不是深陷于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中挣扎不休,痛苦不堪。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无法或不愿意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但他们都有资格拥有更好的称呼,而不是被残酷地称呼为失败者或小角色。他们提供了许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只有一种方式____并不是只有法官或药剂师的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阿兰。德波顿)。

  4、出席特别的丧葬仪式

  阿兰.德波顿认为,通过思考他人的死亡,可以摆脱身份的焦虑。所以,为了强化哲理咨询的作用和效果,哲理咨询师还可以建议或者亲自带被咨询者去殡仪馆,名人墓地或者出席一些特别的丧葬仪式,让他们体会和感悟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限度,从而舒缓心中的焦灼。

  古埃及贵族有一种习俗,在宴席即将结束,饮酒狂欢的客人正兴高采烈的时候,仆人们会用担架抬着骷髅进入,并在宴席厅绕行穿越。虽然记录者希罗拉多没有进一步解释这意味着什么,但我个人认为一味深长,充满反讽,再怎么寻欢作乐,也逃不脱这一劫,最终成为担架上的骷髅。那么,皇宫贵族,山珍海味,与平民百姓的粗茶淡饭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我们每一个人最终将化为一具具狰狞恐怖的骷髅,而面对一具具骷髅,又怎么分得出谁贵谁贱、谁富谁穷?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思考死亡是治疗焦虑最好的良药。正如阿兰。德波顿所说;‘‘对那些饱受社会虑待的人们而言,当他们预见到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将永远的消亡时,他们无懝获得了一种提前实现的报了仇,雪了耻的美妙感觉。”

  不管是在丧葬仪式上,还是在墓地、被咨询者在思考别人之死的同时,也会思考到自已的死,这同样能让他们减缓焦虑。如果这时候,哲理咨询师在他耳边轻轻的吟诵周国平的句子,那效果会更佳。

  ‘‘卢克菜修让我们想一想,在我们之前的许多伟人都死了,我们有什么可委屈的呢?奥勒留提醒我们记住,多少医生在给病人下死亡诊断之后,多少占星家在预告别人的忌日之后,多少哲学家在大谈死亡和不朽之后,多少英雄在横扫千军之后,多少暴君在滥杀无辜之后,都死去了。总之,在我们之前的无数时代,没有人能够逃脱一死。人生最大的缺憾便是中有一死。生命太短暂了,太珍贵了,无论用它来做什么都有点可惜。总想做最有意义的事,足以使人不虚此生,死而无憾的事,却没有一件事堪当此重责。但是,人活着总得做点什么,于是,我们便做着种种微不足道的事。”

  是的,我们所做的事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对功名富贵不必太认真,太在意,焦虑者更犯不着为此焦虑。香车、美女、豪宅。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人死如泥,复归尘土,我们是什么都不能带走的。

  四,感谢哲学

  哲学无疑是精英们所关注的学问,它是远远没有走向大众,大众与哲学即隔膜又梳离,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大众对功名、财富、苦难、生死都有一些朴素的认知,说明他们爱智慧,愿意用这种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种种悲苦。容易与哲学产生共勉,这就说明,哲学咨询师有广泛的的民意基础和民众基础的。这正是栽培哲理咨询的袄土。在这片袄土上,如果有哲理咨询师们辛勤耕耘,勇于拓荒,那么,哲理咨询将会长出一朵朵奇 。

  当灵魂不适时,我们去找哲学家;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就去请教智者,他们会给我们解惑释疑,犹如一盏盏灯,照耀着我们前行。人们是那么信任哲学家,信任智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信任善加运用,化为哲学咨询,从而让哲学造福人类呢?

  是的,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家就是智者。感谢哲学,感谢哲学家,是他们让哲理咨询成为可能。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当然,哲理咨询要从可能性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我本来就是一个初学者,又学识浅薄,孤陋寡闻,希望老师同学平批评、指教,搀扶和提携我们行进在哲理咨询的路上,我愿终生与哲理咨询同行。

标签: 哲理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