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相伟《站着上北大》摘选:生命贵在有痛可受(转载)

哈哈库 77 0

  生命贵在有痛可受

  每一段痛苦的经历,都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财富,而生命也只有在磨练当中才能激发出它的潜在能量。所以,我们说:“生命贵在有痛可受。

  活着比什么都好

  一天早上,我正在北京大学档案馆古朴典雅的宿舍里休息,迷迷糊糊中有人打电话给我,随手摁下接听键,往耳朵上一搁,随着一声“相伟啊……”,我触电般睁开了眼睛。

  是母亲打来的。

  母亲很少给我打电话,难道发生什么事了。我“腾”地坐起来,急切地问道:“妈,您有啥事吗?”

  电话里传来母亲慈祥的声音:“相伟啊,天气转凉了,你在北京要多穿点衣服,记得买厚衣服,要保暖,你瘦,顿顿要吃好,得吃点有营养的,别不舍得花钱……”

  “嗯,嗯……”

  母亲一遍遍地叮嘱我,我一个劲地答应着。

  母亲知道我从小身体不好,这么多年在外读书、工作,能够一路走到今天,凭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现在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其实,母亲也知道我吃了很多苦。

  想到这些,我的眼睛顿时酸涩起来,挂掉电话,我再没有一点睡意。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20多年前。

  1982年寒冬腊月的一个清晨,我出生在湖北广水的一个贫困山区,家里世代务农,除了种地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是家乡的土地又十分贫瘠,家家户户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

  即便如此,我的到来还是给那个贫寒的家带来了些许喜气,因为我的上面有个姐姐,他们都希望第二胎是个男孩,我就是他们美好愿望的产物。

  在家里,我的父亲在爷爷奶奶的四个儿子中排行老二,但他却是几个儿子中最能干的一个。但不幸的是,我仅享受了五年的父子亲情,父亲就离我们而去了。

  父亲是得病走的。我长大后听爷爷奶奶说,我的父亲做过乡村医生,当过村会计,在乡下有一个说法叫“灾荒饿不死手艺人”,那时我家的条件在父亲的努力经营下开始优越于其他家庭,这都是父亲没日没夜辛苦的结果。

  我父亲的离世对爷爷奶奶的打击非常大,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们都郁郁寡欢,而且一有时间,他们就会给我讲父亲的故事。

  每当此时,爷爷总是习惯性地含着旱烟袋,坐在建有猪圈、牛圈,还有鸡鸭乱窜的院落里默默地抽烟,有时听着听着,我一抬头就看见他们泪花直淌……

  但受打击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为此她的精神受到了异常强烈的刺激,性情温和的她有一段时间脾气特别暴躁,既不好好给我们姐弟俩做饭,也不收拾家里,有时还会动手打我们。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失去配偶对一个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好在我的母亲坚强地渡过了这个难关,我想,也许是因为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吧。

  母亲的确把我和姐姐看做了她生命的支柱。除此以外,母亲真的没有办法了,眼看着天就要塌下来啦,一个女人怎么能撑起一个家庭呢?

  后来,我的三爹看着我和姐姐实在太小,而母亲一个人的确太艰难,他毅然决然地来到我家和我们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

  三爹的选择,是付出了巨大牺牲的。

  那时三爹已经说好了对象,也正准备结婚了,但三爹看我们母子三人实在可怜,硬是退掉了婚约来照顾我们。

  这也成了我日后发奋的一个动力来源,我在心里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早日报答三爹的养育之恩。

  三爹为人憨厚老实,对我们姐弟俩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简直视为掌上明珠,他一直供我们读书,但是姐姐读完初中就到广东一家工厂打工去了,我成绩比姐姐要好,他就一直供我读完了大学。

  我的爷爷多次对我说:“娃呀,以后长大,有出息了,万万不能忘记 你的三爹啊,要报恩啊!”

  每次,我都会认真地点头,一想到三爹心里就充满了感恩之情。我 的三爹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为了挣钱让我读书,他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到城里去当建筑工人,不管活有多累,他都拼命地干。

  后来我听乡亲们说,三爹为了省钱,夏天连个小风扇都不舍得买,任凭汗流浃背。出外打工也许太苦太累了,我三爹的身体也从此落下了病根,他的腿经常抽筋,非常痛苦。而母亲也因为生活艰苦患上了高血压,每天都要按时服药,否则情况就会很严重。

  所有这些我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想,我能力有限,不能做些什么,那我就只有拼命地学习,同时多做家务,尽量给三爹和母亲省心。

  更加不幸的是,我10岁那年得了感染性很强的“麻疹”病,那个时候在农村这个病特别流行,得病后我也不能去学校上课,在床上一躺就是两个多月。

  在这期间,母亲不顾自己的高血压非常细心地照顾我,每天用药罐子给我熬中药,三爹也不管他的腿抽筋,每天背着我到医院去打针。

  我一方面感觉很感动,另一方面心里又很自责,看到三爹和母亲为我如此操劳,我真想病死算了。

  最终,我没有“死”掉。

  在三爹和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我就可以出来走动了,但身体还是轻飘飘的,我一心想着要去上课,我已经落下很多课程了。

  我告诉母亲我要去上课,母亲还是有些担心,我告诉她,我没事的,如果我再不去学校,成绩肯定会赶不上去的,也会影响我以后的学习。

  母亲最终同意了。

  就这样,带着轻飘飘的步伐,我返回学校,重新坐到了课堂上,和同学们在一起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尽管有些同学背后还会喊我是“没爹的孩子”,但我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和他们计较了,因为我现在有三爹,三爹就是我的父亲。

  其实,我是很幸运的了。在80年代的农村,得这种病的孩子很多,其中一些因此而离开了人世,而我得以幸存下来,小小年纪的我,也有了一种“活着比什么都好”的幸福感。

  在农村很流行一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我的命是母亲和三爹给的,在我生病不省人事的时候,是母亲和三爹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我,到处为我求医问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拼了命地去做。

  也许是父母无私的爱感动了老天,上苍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同样遇到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每次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都会想起儿时的这场大病,想起我受苦受难的三爹和母亲,从而倍增了前进的勇气。

  这些事改变了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重塑了我的思维,让我的灵魂在一次次的打击和磨砺中变得纯粹完整。同时让我坚信一条战胜不幸的法则,那就是挺一挺,把苦难挺过去就是明亮的未来。

  正因为我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不幸和去审视生活,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受到委屈时,我总会对自己说,不幸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当年能够死里逃生,现在这点苦痛算什么。

  抱着这样的心态,也让我对人生的得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坦然。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参加工作了,但我总记得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会时常给他们打电话,隔段时间寄些钱回家,有时回想往事竟忍不住潸然泪下。

  2010年春节我回家一次,现在的乡下已经大变了模样,日子逐渐变好了,村里很多人家都新盖了楼房,家具电器置备得越来越齐全,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今昔对比,我也非常感慨,我知道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它喜欢让你先苦后甜。

  人生在世苦难总是如影随形。台湾有一句谚语叫“吃苦就是吃补”,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遭遇各种不幸与打击,只要能够撑过去,将来往往都会有大成就。当他吃苦时,必须激励自己去开发潜能,由此增加心灵的能量,获得人生幸福的能力。

  对于那些常常吃苦的人来说,可能喜欢憎恨苦难,甚至抱怨说为什么只有我要吃这样的苦头?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有必要重新审视苦难,正是因为这些苦难的存在,才对我们的人生进行着最无情的考验。

  生活苦,我就让父母笑

  记得某本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不问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也不问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但是我要问你的痛苦是什么?”

  这样问的原因是:痛苦在人的经验里面才是真正普遍的事实,可以说人生难免会有痛苦,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痛苦,化解痛苦。

  记得我刚失去父亲那会儿,爷爷奶奶常常对我念叨:“千金难买少年苦。”那时候,我只想着我再也见不到我的爸爸了,只知道默默地哭泣,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等我稍大一些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说,好在人生还有痛苦可受。

  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颤,心想这是说给我听的吗?

  对我来说,人生不正是这样吗,上天为了打发我孤寂的时光,故意不给我顺境,为了避免我不思进取,所以它给我派来一堆困苦,给我翻身做命运主人的机会。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来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一种或大或小的痛苦,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它意在让我们学会提升转化,把我们往成功处引。

  如果我们想摆脱困境,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就得付出汗水。因为我们从困难中所获得的益处比从其他地方所获得的都要多。

  失去父亲那时,让我感觉最苦的不是生活有多艰难,而是那些小伙伴们对我的嘲讽,他们总喜欢在背后骂我是“没爹的孩子”。

  我曾经与他们对骂过,甚至和他们打过架,但是我感觉都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是我心里真实的痛,是我自己的苦难,我逃避不掉,所以我选择坚强面对,我发誓一定要让生活好起来,要让母亲放心。

  后来,三爹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家境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但四口人相互搀扶着,也勉强过得下去。

  看过电影《暖春》的人,大都对里面的小花印象深刻。

  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从小就是个孤儿,后被好心的“爷爷”领养后,懂事孝顺的小花非常心疼爷爷,上学后她知道只要自己考第一爷爷就会笑,所以她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小花说她最爱看爷爷笑,其实她是通过好成绩的方式来回报爷爷对她的好。

  每次观看这部电视剧,我都会受感动,而且百看不厌,因为我从这部电视剧里面多少看到了自己的一点影子。

  我小的时候和许多小伙伴一样,入学很晚,那时候我们山村没有幼儿园,所以启蒙也比较晚。虽然上学较晚,但是我很努力学习,老师让背的课文我总是第一个会背,所以老师总喜欢给我布置“任务”,让我带着同学们一起读、一起背,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也总是考第一。

  因为学习成绩好、课堂表现好,我总能得到老师、家长和村邻们的夸奖和赞叹。他们越是夸奖我我越是感觉到快乐,学习劲头也就更大。但最令我开心和在乎的是三爹和母亲对我的夸奖,看到他们的笑我的心里真的比吃蜜还甜。我喜欢展现在父母脸上的喜悦,这些都是我当时所期待的,正因为我在意父母对我的期待,在意为他们赢得为人父母的尊严以及乡下人的脸面,所以我才具备了更大的学习动力。

  当然,我也不是回回都能考第一,当我偶尔成绩靠后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变得焦急不安,异常敏感,甚至感觉是自己愧对了父母。

  我担心父母知道我成绩下滑的消息后情绪会失落,我还怕他们批评我,责备我,我更担心父母会对我失望,怕他们失去往日的欢笑,最重要的是我怕父母失去支持他们生活下去的强大信念。

  但事实上呢,父母并没有我想的那样,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爱我,他们脸上的笑容还是那样温暖,我的心便“呼”地一声放下了。 心态调整好以后,我的成绩再次上来了,而且比较稳定。

  在村小学那几年,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我能上得起学,而且从中体会到了求知的巨大乐趣,倒也不觉得有什么苦的,只要父母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我就感觉自己是幸福的,知足的。

  比较欣慰的是,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也明白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尤其那首《悯农》诗,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也因此变得更加懂事了。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坐在北大学五食堂吃饭的时候,看着那可口的饭菜,我就会想起“粒粒皆辛苦”的描写。

  也许是对古诗词有天生的敏感,学习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诗句后,我的内心突然受到了很强的震动,我认为我也要“更上一层楼”、“多层楼”,所以我要立志高远,以后让父母过上好生活。而且在内心里我不自觉地加强了这种信念,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在记忆里,当年两排青砖瓦房的村小学承载了我太多的喜怒哀乐、荣耀和梦想。所幸的是,有的梦想一直未被我弄丢,一直在我的心间生长着,有的梦想已经比较茁壮了。

  如今那个村小学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排残败的墙体,凄凉无比。但那些人、那些事都还在我心头萦绕,小时候摇头晃脑背诵古诗词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从这里走出的孩子有的出外务工再也没有回来,有的继续在这块土地上过着农耕生活并养育了成群的子女,有的像我一样漂泊在寻梦的路上。

  不管走到哪里,我总是怀着对父母的无限感恩,丝毫不敢松懈孝养他们的承诺,心里只想着让他们好好的,儿子会给他们更多更好的幸福。

  幸遇人生启蒙师

  从小我就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情都不能去苛求它的完美。但生命中真正美丽的东西是包含残缺的。

  如果我们懂得欣赏这种残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智慧。

  我的这种观念,是从一个人的身上感悟到的。

  这个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曾经与我相伴了整整6年时间,比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所以,很多时候我对这个人的尊敬就像对父母一样。

  他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就是一个大家常说的有“残疾”的人,事实上,他的腿的确有些瘸,走起路来总是一拐一拐的,样子不是很好看,如果遇到比较陡的路面,走起来更是吃力。

  开始的时候,一些孩子还比较好奇,当刘老师走路或者上课来回挪动的时候,他们总是盯着看,有时也会私下里议论。

  刘老师知道这些,但他从来不计较,他只管乐呵呵地上他的课,对他的学生也总是笑脸相迎,很少见他黑过脸。

  当时学校条件有限,身为代课教师的刘老师家庭条件也很一般,生活过得比较清苦,但是他对生活更贫寒的学生常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们都打心眼里喜爱并尊敬刘老师,他也用他的善良、他的耐心、他的爱心一点点感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我们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通过与刘老师的接触,我们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这个社会原本就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学会用心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可以说,我对语文的兴趣是刘老师帮助我培养起来的,在刘老师的课上,他教我们背课文,但又不是一般的那种死记硬背。比如在背一篇或一段文章时,他会让我们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再了解文章的层次,包括来龙去脉,并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的方式,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有时,他还会带我们玩一些趣味背诵法,以提高我们的背诵兴趣,比如常见的有“对歌”式背诵法,主要是模仿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由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比如还有“接力赛”式背诵法,这个就像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还有一种是“叠罗汉” 式背诵法,这个就像杂技演员“叠罗汉”那样,先由第一个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个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这些新奇有趣的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觉得非常有趣,所以背诵的效果越来越好。刘老师的这种引导,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语感,增强了我对文字的理解力。

  我的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在一次做游戏中。有一次上语文课,刘老师突然宣布,让我们到操场上集合,原来他要和我们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我们顿时乐开了花,每个人都飞快地往操场上跑,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玩得痛快极了,直到最后老鹰终于抓到小鸡的时候,游戏才算做完。

  当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时,刘老师马上宣布说,今天就以“老鹰抓小鸡”为题写一篇作文,很多同学顿时傻了眼,因为大家都没有写过作文,但是刘老师顺势一点拨,安慰大家说:“没关系,写多少无所谓,把自己刚才做游戏的心情感受写出来就好了。”

  结果,“老鹰抓小鸡”这篇作文我用了三个“神秘”一词,竟然得到了刘老师的格外赞许,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那次我是第一个交上自己的作文,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念自己的文章,从此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我以外,很多同学的作文都得到了刘老师的表扬,现在想想看,那可是我们第一次写作文啊,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

  由于刘老师的“偏爱”,我这个班级活跃分子还坚持写了近6年的粉笔字,虽然跟着老师吃了不少粉笔灰,常常累得手臂酸疼,但一项意外的收获是,我的粉笔字写得越来越好,多少有了一点“书法”的味道。同时让我收获了一条人生的小小经验,那就是“没有痛苦,哪有进步”,我们的能力都是在辛苦的锻炼中一点点得到提高的,经验会在重复使用中变得更丰富,意志也只有在磨炼中才会更加坚强。

  山区虽然贫穷,但刘老师会带着我们就地做各种游戏,最常见的像钻竹圈、丢手绢、变魔术、比赛跑步等,能想到的游戏我们都玩,而那时候刘老师就像一个大孩子,无拘无束地和我们疯、和我们闹。

  也许是因为刘老师的缘故,学校成了我们向往的地方,成了我们获得快乐的源泉。今天再看这些经历,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刘老师当年有意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事实上我今天一些好习惯的养成是有渊源的。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那些启蒙老师在我记忆里显得越来越有分量,当年他们既是农民又是民办教师,既有高中毕业的,也有初中毕业的,甚至小学毕业的,但他们在农村的确是村人眼中有水平的文化人。

  他们的身上不仅完整地保留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也闪现着教育者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去尊敬。

  但我最为感激的还是刘老师,他是我生命的指路人,是他为我打开了人生的第一扇窗,开启了我对梦想的渴望,在物质贫瘠的乡下,他没有让我们的心灵荒芜,相反,他的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人生前行的力量。

  在我以后的求学道路上,始终坚持用文字去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学会在文学的世界里品味人生,不断汲取生命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幸福的、充实的、饱满的。因为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师,我将风雨无阻地走下去。

标签: 懂得感恩的正能量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