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运

哈哈库 72 0

  命运,顾名思义,指人的生命经历历程。命,生命。运,运动轨迹。

  我认为运动轨迹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过程,一层是外在的行为表现经历,对自身来说,外人,是不能给自己命运下某个结论的,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看到的更多的只是外在的行为,从这点来说,我们无需过多纠结在意别人的看法,自身只不过是在外人的某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中存在,就如外人也只在我们念头中存在一样。当然,不在意他人看法,这是有前提的,人在社会中,自己的形象同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可以说是个人灌输于社会的一种存在理念,所以,这个前提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命运是否能够改变?人们为此争论了几千年,各抒己见,最后就是模糊的下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论,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在命运这里,对于过去的,在命运中已经发生的事物,自然不可更改,而过去的事物又深远的影响着以后,那以后的命运到底能否改变呢?

  首先,看看命运都有哪些不能改变的存在,这些存在又是如何规定自身,规定以后的。

  我认为,存在的本质就是规定。宇宙本身就是一个事件,物质的存在就好比事件的道具,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一切变化得以完成的力,由于宇宙本身包含空间,所以,对于宇宙来说,一切变化具有叠加覆盖性,就如手机看电影,规定了画面只能在手机屏幕之内变化,至于电影里的某个道具,从屏幕上方移动到下方,左边移动到右边,这些只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对于整个屏幕来讲,这种变化,永远跳不出规定的事件变化的范围之外,也就是说,所有画面都被规定在屏幕之内。人们把这种上下,左右,前后,统称为空间,把这种道具(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称之为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变化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空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人类发明的概念,并不是什么实在之物,我们说事物的时候,自然包含了空间与时间,对于单个个体来说,空间就是一个个坐标,是单个存在物彼此之间并置的规定,时间就是个体在变化中的前后继起的叠加。

  一包烟的每一根烟决定了另一根烟的位置,卧室的一块地方放了床铺,衣柜就只能放另一个角落,某个公司员工数量饱和了,想要找工作的只能去其它公司,一对夫妻生了小孩,正常情况下,小孩会一直跟着父母长大,父母存在的位置在很多时候规定了子女生活的位置。3根相同长度的棍子,首尾相连组合的三角形,规定了三个角必须相同,马路规定车辆的行驶方向,等等,这种无处不在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彼此规定的规律,就是存在律。

  那这跟我们说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

  存在的本质是规定,是一切变化的基础,所以,一切变化,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实际”就包含了存在的规定。对于个人命运来说,影响我们的都有哪些存在呢?从时间来讲,我们所处的时代,从空间来讲,我们所处的位置。从自身来讲,我们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它包含智力,身体素质,外形条件,甚至性格,而我们的一些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又受先天性格影响,再就是成长期所受教育,它又受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家庭文化氛围,家庭物质条件,家庭社会地位等等所影响,在我们从出生,到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以前,这些,都不是我们自身主动可以改变的。哪怕是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些已经发生的事物,依然如蛆附骨,如影随形的影响着以后,就拿性格来说,一个人到了成年后,性格几乎不会再有大的改变,而性格(本我)又很大程度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在这些几乎固定的前提之下,我们拿什么来改变命运呢?

  有时候,我们就像做了一场大梦,猛然醒来,我们已经是这样了,一切都成定局,在理性的我(智我)没有完全觉醒之前,我们的性格,习惯,兴趣,观念,行事方式等都已经带有固定的模式,还有自身所处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命运直接给予我们的,规定我们的,命运不会问我们是否愿意,给我们我们就得受着,我们长大之后,试着挣脱命运的枷锁,然而,我们的理性思维,根据的又是过去的经验,一切变化,又只从实际出发,在普遍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里,在还没觉醒之前时代就已经给我们灌输了金钱至上的人生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成功已经与金钱划上了等号,在这些扭曲了人性的观念里,我们甚至为此宁愿牺牲自己的身体,失去个性,失去自我,试问,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能活出什么精彩的人生意义来?所以,一个人,很多时候,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他一生的大致方向,偶尔有一个外力,把自身撞离原有轨道,中大奖或者征收等等,看似已经改变了自身命运,殊不知,命运这只无形的大手,最终还是会把这些偶尔失控的人们拉回原有的命运轨道,充其量只能说,命运发生了一丝变化,就如不管向水里扔一颗多大的石头,荡起的涟漪始终会消失。

  以上所述,就是指个人命运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得以成立,是因为,一切变化都从实际出发,也只能从实际出发,易经的与时俱进,达尔文的适者生存,道家的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都是基于存在的规定。前面的与时俱进,适者生存好理解,天人合一,这么高深的道理,怎么到了这里,一句话就解释了?大道至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天”大致有3层意思,一是指自然之天(大自然),二是指义理之天(也就是社会道德观),三是指主宰之天(命运),前两者好理解,人产生于自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中医理论就是基于此发展的,人类又是社会动物,人的行为又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天人合一,指的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同一性。做不到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从实际出发,无视存在的规定,就要受自然的惩罚,受社会的教训,至于第三者,主宰之天(命运),不仅是上面所说的命运的必然性,还包括下面要说的命运的偶然性。

  天意弄人,造化弄人,不管是天意,还是造化,或者是冥冥中的命运主宰,它们都是一个东西,因果网。无数条本不相干的因果链条在时间空间中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然后又各自分开,或者彼此相融。

  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的皇帝——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玉帝召唤,让他上天当神仙,古时候的皇帝都有成仙的梦想,毫不为奇。梦里面,玉帝放下一个梯子,让他爬上去,估计是没有锻炼好身体,总也爬不上去,正在着急的时候,只见一个衣带从后面穿结的黄头郎,在下面托了他一把,让文帝在梦里成功的升天了。这是个好梦啊,吉兆啊,梦中的黄头郎必定就是自己的贵人,于是文帝便开始留意起这么一个人,天意使然,真让他找到了,这人叫邓通,职位刚好是黄头郎,碰到的时候,正好也是衣带从后面穿结,而且这名字,邓通,登通也,这太巧了,巧到我们很多现代人看了,都会产生一种邓通就是文帝梦中的那个人,何况是那个时候的文帝自己呢。邓通运气来了,有天下第一人的看重,想不成功都难啊,结果是,文帝在梦中登天了,邓通在现实中也“上天”了。

  成功后的邓通觉得光被皇帝看重可不行,自身还得要有本事,啥本事能让皇帝开心自己又具备呢,唯有拍马屁,在邓通的努力拍马屁下,文帝是越来越离不开邓通了。偶然有一天,文帝招来一个相师帮他看看自己的运程,也可以说是命运走势,皇帝的命运,那还用说,相师啥好就说啥,根本没必要算。文帝想,我能上天,多亏了邓通,让相师也给他算算,也好佐证一下自己上天是铁板钉钉的事情,谁知道,这相师之前本来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后来被邓通抢了风头,现在机会来了,于是,相师掐指一算,算出邓通是饿死的命,以为文帝会为此远离邓通,谁知文帝这下不乐意了,我是皇帝,帮我上天的人饿死是不可能饿死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饿死的,于是,文帝赏赐了邓通一座矿山——严道矿山,位置在现今的四川省境内,这还不够,文帝想,算命这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且这还关系到自己的登天大事,所以另外再给了邓通铸钱的权力,这可不得了啊,直接就让邓通摇身一变,成为千年历史人物中的十大富豪之一。

  故事还没结束,一日,文帝的屁股上突然长了个脓疮,发作起来,痛不可忍。邓通感念他的恩德,经常不避恶臭,为他吮吸。这对文帝来说,深受感动啊,问世间,有几人能为自己如此呢,于是突然心血来潮的文帝便问出了一句决定邓通今后命运的一句话,文帝问邓通,这世上谁最爱我啊,邓通心想,我都为你吮痈舐痔了,当然是我最爱你,但是,一贯的马屁思维不允许他这样回答,马屁的精髓是投其所靠,我爱你,你是知道的,你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亲人也同样爱你,所以,邓通灵机一动,回答道,当然是太子殿下,文帝听闻,龙颜大悦,那还等什么,赶紧宣太子来吮吸脓疮,看看他的孝心,古来的皇帝为所欲为的程度颠覆我们平民老百姓的想象。其实,脓疮那个恶臭,一般人谁受得了,养尊处优惯了的太子勉强吸了两口,就呕吐起来,文帝很不高兴。但这事到文帝这里,算是结束了。

  文帝驾崩,景帝即位,也就是之前帮文帝吮吸脓疮的太子殿下,后面的结果自然是,免去邓通的官职,充公所有的财产,邓通最后竟然是身无分文,史书记载“寄死人家”。也就是说,可以看成是饿死的,正应了相师的无心之言。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一窥命运的这种偶然性,一个人做梦,跟一个人的职位,穿着,名字,产生了联系,两条本不相干的因果链条,在特定的时空里,纠缠到了一起,相师的无心之言,竟然成就了一个人的富可敌国,邓通的一记马屁,又成就了相师的无心之言,也影响了自己的命运,而这种偶然性,本身又被背后深藏不露的必然性所完全控制,看到这里,我们不难知道,深藏不露的必然性是指什么?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决定的个体化原理,无时无刻不在操控着人类、乃至世界的命运。行人穿过马路被车撞了,走在楼下被刚好掉下的花盆砸了,2006年3月在大庆发生的抢劫杀人案,本来被宣传横幅遮挡的摄像头在罪犯行凶的一刹那被风吹开了。再说点好的,我年轻时候总幻想的,实际上却是存在的,路上碰到星探了,工作碰到贵人了,旅游碰上未来的老婆了,等等等等,这些影响我们命运的就是各各存在在时空的规定下,发生碰撞,纠缠,交融,从而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时间空间决定的个体化原理。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探讨了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人生来是不平等的,这是存在律决定的。人生来又是平等的,这也是存在律决定的。前者的不平等,是指个人的情况在出生前就不同。后者的平等,是指这些不同是必然的,是因果律(变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特性所决定的。而且,人的这种出生前的不同,造就了我们每个个体,在世界上的独一无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所长就必定有所短,这是互相制约的,世上哪有完美的事,对我们自身来说,拿自己的短处和人的长处比较而愤愤不平,是为愚蠢,拿自己的长处与人的短处比较而沾沾自喜,是为无知。

  所以,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消除了攀比之心,整个世界都因我们而存在,无需去考虑平等与否,也不再有嫉妒之心,唯有认命,方可改命。下篇文章,继续探讨命运的主观可改性。

  上一篇文章,从命运的形式上(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经历)分析了由时间与空间的个体化原理,也就是存在的规定性(空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时间)所造成的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篇文章,依然沿着命运在形式上的主观可改性入手,慢慢揭开关于命运的本质的神秘面纱。

  我在第一篇文章《对于叔本华关于人作为最高意义奇迹的观点的一点看法》提出过理性是因果的变量,在第二篇文章《浅谈因果变化》中阐述了认识决定人的动机,两者合起来就是理性认识,哲学上称之为认识律。

  当然,我们谈论的理性认识是以悟性直观与理性认识所共同构建的经验复合体世界为前提的,没有悟性直观提供的世界信息材料,理性认识就如没有信号的老式电视机,打开全是雪花点,无法单独工作。

  关于认识律,简单一句话解释,就是有一个根据,必定有一个结论。比如,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阴天,那肯定不会想着明天去晒太阳。看电视知道伊拉克在打仗,就知道他们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也不会有去那旅游的心思。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理性能跨越时间空间,对概念进行推理,它无需亲眼所见,只要给一个真实的消息,就能知一斑而窥全豹。

  这种认识能力,能让人类预测因果链条的基本发展方向,我们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引导国家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可能的让人民少经历磨难,早日达到人人平等的和谐的稳定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对于个人来说,同样如此,我们根据过往经历所获得的经验,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对人生发展方向进行基本的控制,也是尽可能的少走些弯路,让自己与家人少一些痛苦,多一些欢乐。

  所以,对于命运在形式上的主观可改性,其实就是指理性认识对因果链在时间上的把控,空间上的调动,从而在形式上改变个人命运,国家命运,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然而,单从命运的形式入手,只能是改变命运的某些局部变化,在时间与空间个体化原理的操控之下,个人命运形式往往不是由自己所掌控的,人类作为物质态的形式基础,必然要受因果法则的控制,存在律的规定,这里所引发的生老病死,物理冲撞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我们是幸运的,生在新中国,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下,社会在健康的发展,让我们尽可能的远离了痛苦,翻开历史画卷,上面上演着的是一幕一幕的鲜血淋漓的人类社会在成长过程中的深沉苦难史,这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对此务必要进行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今天的相对幸福的来之不易。从而在宏观上对全人类命运乃至动物界的命运,世界的命运进行深刻解读,深刻感悟,不能只局限于个人命运不可自拔,那样,永远到不了宁静愉悦的人生最高境界。

  关于命运的形式体现,最后我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一段文字来结尾,深刻感受一下古来圣贤与命运的形式抗争的伟大精神,然后进入下阶段关于命运本质的揭示。

  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被汉武帝打入天牢,遭受灭绝人性的宫刑。在狱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内容浩大的史学巨著-----《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出震撼人心的句子: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要探寻命运的本质,必须要明白“命”得以成立的基础,从我们自身出发,往过去追朔,人类,经过动物界、植物界、无机界、最后到宇宙大爆炸。这一切变化,都是以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得以成立为基础,再以无机界为基础,跨越无数亿年的时光,才得以演变到我们现在。无机界以大爆炸为基础,植物界以无机界为基础,食草动物以植物界为基础,食肉动物以其它动物为基础,以弱肉强食的法则为基础,人类以这一切为基础。基础即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变化的特性,叠加覆盖是变化的形式,而存在,是变化的基础,存在规定变化的方向,一环接一环的往前推进,这是必然的,然而,直到出现人类,出现了理性认识,使得人类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之后,宇宙出现了新的法则,强弱包容法则,世界具备了自身改善自身的条件,这是良性的循环,这个良性循环在存在的规定特性与变化的叠加覆盖特性之下,使得人类必然进入一个大同世界,而我们的使命,就是缩短这个时间,减少承载在生命本身的苦痛。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认为知命是成为君子的前提,知命就包含知天命,知己命,知天命是指知道事物演变规律,包括存在律,因果律。知己命就是指认识自己,也就是知良知,是致良知的前提。唯有知天命,知己命,才能探寻出命运的真谛,我对此总结了一句话,也是我知乎专栏的名称:对外知因果,向内致良知。

  知,包含真实的意思,如果没有包含真实,不是真知,佛曰:如实观照。实,就是真实。唯有真知这些(知天命,知己命),才能达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知境界。

  如何认识自己,已成为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便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在第一篇文章《对于叔本华关于人作为最高意义奇迹的观点的一点看法》中,其实也初步的提过我与过去的我在时间轴上的分立。现在,我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我”进行认识。

  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所以,人的认识能力,必定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的本质是存在与变化,人的感性与悟性能力便是建立在存在与变化的基础上,感性对应存在,悟性对应变化。感性与悟性的关系,就是存在与变化的关系,不可分割。而存在对应空间,变化对应时间,所以,感性对应空间,悟性对应时间。悟性是以感性为条件的,所以,悟性必定是被动的,即时的,有一个刺激,必定有一个反应,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的本能,就是悟性在支撑的,所以,我把悟性支撑的本能,叫做本我。

  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悟性与理性是怎么配套工作的,人的本能又是如何建立的。相信只要是学过某一样技能的,就能感受到,在刚开始学习技能的时候,是理性思维在旁边指导,通过反复认识之后,这个技能便不需要思考了,人就能直接的,即时的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学开车,一开始,是师傅在旁边教导,自己也慢慢的根据师傅的教导,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中间,便有一个思考过程,往左或者往右,挂挡或者踩刹车,等等这些动作,必定先要经过思考,然后,随着认识的反复加深,逐渐的需要思考的动作慢慢减少,直到完全刻于本能,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动作。所谓认识的反复加深,就如同把刀子在石头上划拉,轻轻的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沿着之前的痕迹划两次,三次,数次之后,便深深的在石头上留下一道印记,这道印记,无声的诉说着因果的变化过程,水滴石穿,被穿的孔便是本能,也就是说,原先的石头在一次次的水滴之后,已经不同了,已经具备了被因果所影响后的样子了,人也是以物质为基础变化过来的生物,物质的这种存在的规定性,便转化为动物的感性,物质变化的因果性,转化为动物的悟性。对具备理性的人类来说,先感,后悟,悟不出就交给理性,通过理性的反复思考,固定,然后再交给悟性,就是平常说的下意识的。明白了这些原理,对于教育孩子,有着伟大的意义。

  我把感性悟性支撑的本能,叫做本我,本我,也就是指经历在身上留下的印记所形成一个独特的本能的我,当然,这个本我还包括存在的规定性,从个体来讲,也就是指遗传,体质所规定的性格,既然一切变化是从实际出发的,所以,性格也必定由遗传与体质出发,再由后天环境所影响,加以变化。有人提出,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这个观点完全错误,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性格,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局限了性格的变化的有限性,哪怕是直接后天改变体质,如中性人,变性人,古时候的太监,这些人群虽然性格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但这变化还是要以之前状态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本我包含行为习惯,情绪习惯,人类天性,经验记忆,独特记忆氛围(灵魂),观念,思想,而这一切,所表现出的一个人的特性,就是性格,也就是说,除了理性认识之外,属于悟性范畴的,统统都属于本我。所以说,每过一刻,都是一个全新的我,有些人不善于思考,疲于经历,以至于变化缓慢,从成年后到生命结束之前,变化很小,生命便失去色彩。

  认识能力的先感,后悟,悟不出就交给理性,人类就是在这亿万次的悟不出的状态叠加之下,出现了理性,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所决定,然而,既然理性是以感性悟性为基础变化而来,那么理性,必然要具备感性与悟性的特性,也就是空间与时间的特性,而且,感与悟之间包含一个比较过程,猴子站火堆边上,就能察觉到火堆的温暖,而这个温暖,是通过比较之前体温得来的,与之前的体温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便是比较,也就是说感悟本身包含比较特性。所以,理性的基本功能必须符合这些特性,根据这里与那里的不同,得出各个存在的区别结论,根据前一刻与后一刻的不同,得出某个因果结论,所以,为什么说理性认识(认识律)就是有一个根据,必定有一个结论。而这里与那里(空间)的不同,前一刻与后一刻(时间)的不同,便用概念加以固定,直接刻于本能,以便随时调用,理性发展到最后,便无视了空间时间的规定,直接以概念进行推理,概念几乎可以等同于存在。

  理性的出现,通过空间个体的比较,便有了“我”的存在,“我“即是区别于一切其它存在的存在,也就是说,”我“的建立,是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个体与个体不同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我”包含个体的全部,我称之为我,自己的我,是一个代表我本身所拥有的一切的概念,在人类之前,所有动物都没有我这个概念,但它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存在,是感性在空间上,悟性在时间上(此刻)一起建立的一个单纯的存在,由于没有理性,便不能从这个存在抽象出一个我的概念出来。

  在时间上,理性对过去进行认识,同样得出一个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就是指在过去的经历中留下印记的本能的我,即本我,现在的我,就是理性思维加上过去的经验对以后发展规划出的一个理智的我,我称之为智我,智我包含本我与理性,本我只对于悟性,也就是说,空间上那个我,就是本我与智我的统称。是相对于你的我。

  既然理性是以感性悟性为基础变化而来,那么,智我便是以本我发展而来的,是理性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希望以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这句话里面的我字,表示空间上的我,指一个存在,科学家指的是智我想要成为的人,只是想要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再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写字写的很好的人。于是天天练习,哪一天,字真的写的很好了,已经把写好字这个技能刻入了本我。那么,本来是智我想要成为的人,便已经成为真实的本我,简单一句话解释,本我与智我的区别,就在于,智我是理性与悟性的总和,是理智的我,有思维能力的我,另一个是完全属于悟性的我,被本能操控的我,即本我,智我与本我是可以单方面转化的,这个转化的过程,便是成长,智我与本我较量的过程,智我对本我进行修改的过程,所表现出的行为在时间上的持续程度,即为意志力。既然变化是叠加覆盖的,后一个状态覆盖了前一个状态,那么,在时间上,属于过去的状态便会慢慢消失,逐渐由后面的状态代替,所以,人是会对过去慢慢遗忘的,我们学习了某个技能,某个品质,某个习惯,如果,没有持续一生的意志力为前提,终究会离自己而去,也就是为什么,我提出超越自我,至死方休的观点,与古人一日三省吾身是一个道理,我们对于改造自己,要有一往无前的大决心,大无畏的精神,让其在命运的形式里贯穿我们的一生。

  综上所述,理性必定先要在空间上建立一个我,才能在时间上建立本我与智我,这也是为什么,动物进化出的感要出现在悟之前,先感后悟,而且从存在关系来讲,感知必定要出现在感受之前,对于个体来说,必先产生空间上的我,然后再产生时间上的我,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个体的变化,存在在先,变化随之而来,存在是基础,变化是超越,创新,而新的存在又随变化而来,我们如果以无机界为起点,那无机界在先,后面的变化以无机界为基础,接踵而至。

  智我是以本我为前提的,这便对智我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规定,而且属于个体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加局限了个人成就的有限性,要深刻的认识到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真实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两码事,不是绝对能做到的,也就是说,脱离了实际的想象,必然导致失败。所以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属于自己的实际,便是认识了自己,便是知了良知,而致良知是智我的理想,如果有一天,智我与本我重合了,便是致了良知了,便是到了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到了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了。

  认识本我,就在于观察自身的情绪波动,自身的行为表现,自身的念头。认识智我,就在于观察自己的动机,然而动机不只单属于智我,本我也是会产生动机的,本我的动机就是上面所说的念头,由性格与本能决定,智我的动机,就是指平常所说的决定,通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对人生发展的目标的规定,由理性根据经验决定,而个人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一定要通过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否者,必定是头破血流耽误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

  至此,已经对知天命在宏观上进行了分析,对知己命也在微观上做了分析,天命是己命的基础,己命是天命的更高形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也对我、本我、智我在空间与时间上,感性、悟性与理性上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把感性悟性理性的产生与实际的存在和变化、空间与时间上划上了连接线,同时把念头、决定在本我与智我上做了区分,这在人类史上,是第一次,然而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发生错误在所难免,这需要全人类的努力,最终形成科学理论,指导人类从脱离实际的欲望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宁静愉悦的人生最高境界。

  而个人命运的本质,没有丝毫玄妙之处,不过是智我与本我的矛盾冲突,本我被规定在实际之上,智我被规定在概念之上,概念与实际发生了脱节,认识与现实发生了脱节,智我与本我发生了脱节,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情绪,有快乐,有痛苦,有失望,有满足,等等,也是在上一篇文章开篇就提过的,自己的主观感受过程。为何说快乐总是短暂的?这是因为变化的叠加覆盖性所决定的,之前的快乐,必然要被智我根据之前的经验向上调整一个新的智我导致产生不满足的情绪,这时候的智我,其实不智,真正超然的智我只会有力所能及的想法,不强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考虑问题,坦然接受任何必然的结果,用最恰当的努力,达到最恰当的变化,随遇而安。所以,智我与本我的重合,是超然于一切外物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发展智我是改变命运的根本。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前者的我,指空间上的我,后者的我,就是指智我,很多人不去思考,所以,他们的智我很少出现,在社会意识形态里,同样也存在一个大的本我,一个大的智我,智我带动本我的发展,如果智我严重脱离了本我,人民便受磨难。

  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抽掉物质,抽掉变化,再来深刻的感受一下智我是如何对个体命运进行影响的,引用我一个朋友的比如,假设把两个人同时关入牢中,一个智者,一个愚者,他们在牢里的命运是否一样?一个随遇而安,一个焦躁不安,那命运也是本质的不同,也就是说,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智我,具备智慧的智我,能做到不受外部环境所影响。而在大部人的眼里,钱才是唯一改变命运法宝,殊不知,钱也要从变化中来,变化又要从实际出发。而钱,只能改变命运的形式,对命运的本质不起影响,高兴与痛苦都会对人体进行伤害,唯有在如实观照中得到的宁静与愉悦才是生命的真谛。

标签: 正能量的句子 人生感悟 努力工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