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按:在百度里边搜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有七百多万条结果,启明表示很震惊,我想这个问题一定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吧?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呢?启明记得孟子在《孟子?离娄章句上》里边说过这样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很多你苦苦相求的东西却始终得不到,这时候我们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从本质上来说,今天这篇文章回答的并不是怎样让孩子听话,而是告诉大家在和孩子交流沟通时应该如何说话,只要家长会说话了,我想孩子听话也是必然的事情。
全文如下:
家长“会说话”,孩子才“会听话”
在家长们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是对孩子不听话的习惯深恶痛绝,或者头疼苦恼。希望借此文章一寻良方。
但是,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孩子不听话,没什么大不了。并不是一件大事。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无非是出人头地,受人尊敬,诚实,礼貌,事业有成,靠谱,成功快乐。那么,我想问一问你们:“难道今天孩子不听话,就不能实现以上几点吗?”
父母对孩子种种不满意的行为,如:不按时回家,不讲卫生,不爱做家务,不爱看课外书,贪玩……这些行为其实与他日后是否成功快乐,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执着于孩子今天的一点点瑕疵,其实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常常让家长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家长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请打的情绪反应呢?
我相信很多的家长,不是真的担心孩子以后不能出人头地,而是因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自己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受到了冒犯,对孩子的失控,或者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教训套入孩子人生中的失败。
前面写的这一些,并不是鼓吹孩子不要听话,而是希望大家明白,真正需要孩子听话的机会并不多。同时,我想让大家了解,听话并不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多听话就是少动脑,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有多动脑,事情才有各种各样解决的办法。如果孩子总是听话,自己就没有用脑,这会妨碍孩子脑的发育,是大脑没有运用的机会,智商也不会相应提高。
听话是倚赖性格的温床。一些好强的家长,凡事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事无巨细。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会软弱无力,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有人发号施令,自己才知道如何去做。一但换了一个环境,没有人发话,自己便无所适从。
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半点自主能力,但是家长总是希望孩子18年,20年以后,有了相应自己照顾好自己人生的能力。那么,家长就要每年都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如果家长总是享受孩子听话所带来的方便和安心,那么,要求孩子成年以后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这个愿望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启明推荐您阅读:孩子在各年龄阶段应该学会的家务)
家长总是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更好。但是,如果要求孩子完全听话,那么,再好也不会超过自己。更何况,去模仿一个人,只能学得其的七八成,那么,结果可能是比家长自己更糟。最后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孩子也不可能与你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跟你有相同的看法。其实,这也是是他成长以后更有成功可能的保证。想一想,有多少20年前凑效的做法,现在依然有效呢?孩子与你的不同,正是孩子的机会。
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问题,从而做正确的决定,正确的事,比孩子听话更重要。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做事时,明白应该怎么去做,知道如何能够给他足够的价值,让他主动去做。如果孩子总是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那岂不是比听话更好?
虽然我们前面说到,孩子不一定要听话,但是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孩子听话的情况也是有的。并且,家长难免在生活中会对孩子发出很多指令,这个时候,怎么样有效地让孩子“听话”呢?改变家长要孩子去做,而孩子不去做的局面,需要家长改变自己的言谈和行为。
一、发命令时要简洁明确。
如果您发的命令属于以下几种,会很容易遭到孩子的抗拒。
不清晰。比如:“孩子,你要乖一点。”乖一点,是什么意思?怎么样才乖?孩子不明白,自然不会不知道如何做。
用询问的方式。如:“你可不可以早点起床?你可不可以帮妈妈做事?”用这种方式询问,其实潜意识告诉孩子,他有选择说:“不”的权利。
附加道理。很多父母在发布命令的时候,会附加道理。比如:“还不赶紧吃饭,不然要迟到了。” 这会让孩子从心底觉得,任何事情,只有有一个道理支撑,便可以去做,这会让孩子努力寻找各种不同的道理,支持他的不同做法。
一次多个指令。比如:“把东西整理好,把玩具拜访好,快点洗手,跑过来跟我们一起到桌子前去吃晚餐。”向孩子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指令,会让孩子感到混淆,力不从心。索性放弃。
重复指令。 同样的指令,家长一遍一遍地传达给孩子,会让孩子认为发出的指令可以不必要遵守。
二、正确有效的指令应该是:
(一)正面的语言。
这样的句子里,没有“不”字。比如 :“把东西扔进垃圾桶。”比“不要乱扔东西。”更清晰易做,更有推动力。
清晰明确的指令。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不要太过火了。”孩子往往不知道怎么做。而这时家长说:“安安静静吃饭。”便清晰易做多了。
一次一件事,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 指令只发出一次是最有效果的。也确保孩子集中注意力聆听。
(二)有效的警告
有些调皮的孩子,家长发出指令了,未必会遵从。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同时发出一个警告。有效的警告应该是简短清楚的。
如果你不(听从指令),你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
警告也应该只发出一次。开始孩子会沿用过去抵抗的态度,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从5 数到1 ,如果孩子仍然没有听命,家长应该实行定下的处罚。
(三)适度地奖惩。
如果孩子改变了过去抵抗的态度,家长可以让孩子“喜欢的活动”中选出一项作为奖励。如果孩子依然抵抗家长的命令,家长不应该让步或者和孩子进行谈判,而是直接进入惩罚。
这个惩罚无需重大,只要轻微即可。目的知道教导孩子明白他应该听话。轻微的惩罚坚决地使用,比重的惩罚更有效果。
比如,以前我们班不做家长作业的同学,我都会打手板心,现在我都会罚他所在小组一颗星星。这比以前的重罚,效果好多了。
(四)统计效果。
为了鼓励孩子听话,可以列一个表格,记录每天孩子听话和不听话的次数。家长在孩子心情的时候,实行这个听话统计表。每天统计结果,也可以一周统计一次。如果统计结果中,听话的次数够多,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我喜欢的活动”中挑选一项作为奖励。
三、在这些做法当中,家长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家长发出指令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态度。不然孩子会以为家长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怒气,而不是做一些对孩子好的事。
孩子在10岁到12岁以后,会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做生活中的事情。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孩子独立,自我思考的标志。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孩子故意违抗自己的命令。家长要明白,违抗一两次的命令,并不构成重大的伤害。
孩子抗命的习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启明按:通常在三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第一叛逆期)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不能马上改掉这个习惯。应该要坚持和有耐心。并且准备在经历10次或者20次以后才开始生效。
家长要多多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停地给孩子下命令,让孩子有疲于奔命的感觉,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麻木。或者一个劲儿说孩子的不是,让孩子没有自信,不知道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
惩罚完了,事情就结束,不要旧事重提。
家长也要明白,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喜欢接受太多指令。尤其是经历过10岁到12岁以后(启明按:十一二岁左右孩子们会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属于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家长要注意,在这个年龄阶段,避免发出过多指令。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而继续他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不停家长的话,没有什么负面的价值(家长以前的经验和习惯让他知道了这一点),而继续他本来的行为能够维持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孩子根本不会做出抗命的行为。
如果家长要改变这个现状,家长就要改变在这件事的处理模式,改变语气,文字,态度,行为。
过去的方法已经证明无效。不要坚持以往的方法,而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新的结果。重复有过去的方式,只会得到一个同样的结果。而改变,就多出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但是要小心,不要以为一改变方法,孩子便马上听命,他会不相信家长这次是来真的,会看看你是否坚持。
如果孩子没有听令,而孩子继续行为获得的价值,是家长认可的,比如:运动,看书等。那么帮助孩子安排更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上上策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认识和感觉到,什么行为才是他应该做的,并且从中有很多乐趣可以获得。
了解更多有关孩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学习困难等信息,请登录竞思注意力训练官方网站:/咨询!
竞思注意力训练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086-0916
QQ:1940335978 蒋老师
标签: 回家的心情简短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