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北京郊区房山师范学校的老师,在简单平静的日子里,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她是用心笔耕耘的编剧,多次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邀请著名电影编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苏小卫讲了几个小故事。
电影《愚公移山》拍摄前,制片方找到我,给我讲了太原钢铁厂“现代愚公”李双良的故事,希望我写出来。80年代,太钢冶炼的废渣都是倒在厂后渣山,山越堆越高,后来,只能修一条铁路到山顶,开着小火车倒废渣。春秋刮风季节,整个后山都是漫天渣土。退休工人李双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与厂方签了份十年承包合同,要移走三个天安门广场大的渣山。李双良雇民工用小板车拉土,从渣山里挑铁块卖了付工钱,就这样小打小闹的干着。后来,李双良发现废渣还能做水泥、烧砖块,就办起了加工厂。七年不到,渣山移走了。过了几年,太钢的人告诉李双良,他的渣山估值有2个亿,按照当年合同中10%的报酬,可以给李双良2000万元。可李双良却拒绝了这笔钱,他认为当年挖渣山那么多人干活,自己不能拿这钱。
这个故事特别感动我,我去太钢见到了80多岁的李双良。他神情淡定而慈祥,那种忠厚、善良和大气是劳动人民和产业工人独有的气质。走访李双良的过程中,两个细节很打动我,我们坐一圈开会,他想上厕所,但腿脚不利落,就绕了一大圈躲摄像机走;儿子发言,他怕儿子说的太长耽误时间,就冲儿子做手势、对着话筒吹气,意思少说点。从他的举止和言行中,我能感到他一定特别幸福,他的幸福不建立在钱和地位上,而是来源于他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坦荡感和认真做事情的成就感。
电影要传递主流价值观,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古代的还是现代的,艺术的追求和责任就是传播真善美。今天,艺术多样化也好,边缘化也好,个性化也好,甚至是强调自我和大家不一样的东西,都是可以包容的。但是,最打动人心的,还得是真善美。
标签: 最打动人心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