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唯美黄昏 如诗清晨

哈哈库 89 0

  有一天,我们从一幅画走进了另一幅画。在瑞士行走,就是这个感觉。

  我们和琉森的邂逅可以说从罗伊斯河上挂满鲜花的廊桥、八角水塔开始,又在琉森湖成群的天鹅簇拥下结束。在我有限的旅途中,还没有哪个城市让我感到如此的柔美、静谧,给我留下了这样如诗如幻的记忆。

  琉森这个如画的小城,湖水和青山像她的衣裙,雪峰云雾是缥缈的披肩。

  古老的水塔和蜿蜒的廊桥相依在水面,成群的白天鹅优雅地拨动清波,悠悠水色之间泛起微微涟漪。游艇的桅杆和塔楼强化着浪漫的美景,在凉爽宜人的空气里可以随意采集到清洁的气息。

  卢塞恩曾经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遥远飘渺并不搭界的想象。如今我们安静地坐在湖畔,和她一起迎送着日月星辰,沉迷于那近乎完美的灯火,称羡这山水相连的美丽,掉进一个仲夏的夜晚不能自拔。

  不知怎么,一到这里,人就彻底地松了,涣散了,生物钟的节奏也自然缓慢下来,让人轻飘飘的。

  贝多芬的月光曲早被写进我们的小学课本,德国一位诗人称之为似“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我想,这将令那些今天读课文的孩子将来也会循着年少的想象找到这里来吧?我们团里最小的孩子只有11岁,就在这里验证那美丽的描写了。作为成绩优异的奖励,年轻的妈妈兑现了诺言。

  看过关于列宁同志不喜欢瑞士的文章,大概记述他们夫妇流亡到此,想探讨传播革命理论时,多数人不感兴趣,不抻茬。于是革命导师以小市民习气,浸透小资阶级精神,少有左派,生活静如止水来形容它。现在看不开窍的瑞士人对残酷的革命斗争不感兴趣,好像不是无缘无故的。

  在廊桥上下看到一番景象,拉提琴的少女和街头演奏音乐的小伙子们旁若无人地自我陶醉着。我不懂他们的琴技在何等水准,但那一点都不重要。直接感受到他们在用年轻、勇气和活力给这个城市伴奏就是种享受,在悠扬的乐曲中徐徐漫步,自己也跟着美颠颠的。

  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卢塞恩》中那矮小的流浪歌手被拽出记忆,上等人冷漠的桀骜嘲讽,侍者的狐假虎威,还有卖艺人求赏的自惭形秽与踌躇,就发生在那座老旅馆的门前吗?时间在流逝,世道完全变了没有呢?

  我崇拜托翁的才华由来已久,悲悯之心依然如少年时代。但是走累了,走老了,比我当年的语文老师还要老了,没有年轻时那么愤青的气力了。那有如阶级分析的话题太尖锐、太具有战斗力和火药味,还是抓紧岁月享受眼下和平的宁静吧。

  看湖畔山腰上有森林半遮半掩的中世纪的教堂和塔楼,没有审美疲劳,觉得尖顶错落得美轮美奂。双尖塔的霍夫教堂被称作罗马式建筑,(735年始建,14世纪改建,17世纪遇火,又改建)距今300多年了,管风琴有4950多根琴管,多么不可思议。(有名的壁画和琴管我都没能亲眼看一下)

  琉森音乐节有79年历史,马上就要进北京的国家剧院了,据说这是将造就中国古典音乐标志性事件,可想到那鸟蛋的造型好像让人有点异样,琉森则是个古色古香的地方,听说在建筑规划上极为慎重。

  古老的街巷带着几分深沉和厚重,陈显出神定气若的贵气。老墙浮雕和小喷泉在斜阳中都被染上一抹金色,在我的印象里添上了挥之不去的光彩。当然,还有实在的各色巧克力、小军刀都增加了我们的兴致和乐趣,我还没忘记买一只小牛铃,做作为听过草坡上那美妙声音的纪念。

  卢塞恩由那么多大师、文豪、巨匠、思想家托举起着,更加非凡不俗。相继来此游历的尼采、瓦格纳、斯汤达、雨果、大仲马、马克吐温、歌德、毕加索、都留下了赞美和足迹,让这个小城的故事更加华美,这份重量是其它小都市无以比拟的!

  还有她八世纪建城至今必然带着岁月沧桑,积淀收藏了无数文化珍宝值得很多人渴望,可我作为匆匆走过的观光客,如蜻蜓点水,更多地感受停留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上.我享受这种“肤浅”,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不想追究,不想思考,也不想学习,就是空灵无为地歇着。

  很多平凡的人都特喜欢说自己的目光和大师的在此相遇了,我也自恋一把,拍张照片,把自己当回事地和来过这的杰出人物生拉硬拽地联系在一起,注解成摄于托尔斯泰赞美过的"卢塞恩"吧.

  真的又看见了一个唯美的黄昏,一个如诗的清晨,云淡淡,风柔柔,是这座小城,满怀着她朦胧的诗意,不紧不慢地陪伴着我们的心情,一起走进夜色的深处,又迎来晨曦和黎明,游艇带着我们,在水面上那么悠然地慢慢漂荡着。

标签: 清晨的阳光唯美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