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教科研论坛2009年6月第6期 总第75期

哈哈库 73 0

竹溪教科研论坛2009年6月第6期 总第75期

  教科研

                        论坛

               竹溪县教育科研学术研究编辑委员会 竹溪教科研论坛2009年6月第6期

                           《夏》教案

                            周玉芳

  一、诗句导入

    下面我们做个猜谜游戏,我背一句诗大家猜猜它描写的是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抢答,不用举手。请听题: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大家的诗词积累量还挺丰富的,这样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背出来给大家猜一猜。

  过渡:我发现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诗句并不多。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热苦闷压抑的艺术象征,要么就是杨万里笔下的“日常睡起无情思”,的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的一丝无奈。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板书: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我们就领略一番梁衡笔下的《夏》(板书:夏)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朋友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夏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解决字词障碍。并思考:作者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夏天?

  明确:(板书:热烈、紧张、急促)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文中抓住“热烈”、“紧张”、“急促”这三个特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1、请大家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探讨一下:课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表现夏天的热烈。

  ①、小组讨论

  ②、指名说一说,并借机引导女生朗读描绘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读一读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写了哪群人?(农民)第几自然段?好,我们一起把第4自然段读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出了紧张急促?

  四、走进课文,再现画面

  过渡:刚才通过2、3、4自然段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面,仿佛在我们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画面。

  请以下面的形式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听见了               ;

  我仿佛看见了               ;

  我感觉到了                ;

  1、动手写一写

  2、指名说一说

  五、重点点拔,点题升华

  过渡: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作者单为了写景才写夏的吗?

  四人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写夏呢?(板书:景美)(板书:人勤)

  1、总结板书(黄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 ,秋波澹澹,冬 。

  六、细读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对比手法,拟人比喻的修辞,再现了一个热烈、紧张、急促的夏天。请选择你自已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边读边想像文中的画面,读出节奏、感情)

  2、指名读一读,

  七、拓展升华

  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夏天是 ”写几句话。

  八、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找出描写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书:

  夏

       热烈 景美

   金黄的夏 紧张           黄金的夏

         急促 人勤

                      我们给了孩子们什么?

                 中峰镇中心学校 邹琪林 中学一级教师

    同事们老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没有人情味,把老师的辛苦置之一旁,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把一个特值得同情的人的遭遇讲给他听,他却嗤之以鼻,甚或是哄堂大笑;走在路上师生相遇,老师笑脸相迎,学生却熟视无睹,目不斜视……同事越说越气,最后摇头苦叹:“代沟难以逾越!”听到他们的絮絮叨叨,我抱之一笑。

    案例之一:“看,老师也笑了!”

    数学课上,在评议同学板演题时,我尝试让一位从来不发言的学生评议该同学的一个简单错误。“关世友,你来说,好吗?”一听我叫这名字,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他,期待能听到他的发言。上学期每次叫到他,他都不敢站起来,还缩着脖子低着头,象受惊的小鸟,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这学期,他算大胆了许多,曾经站起来几次,但都不说话。今天不知道他肯说吗?我在担心、在等待,很多学生在期待中几乎憋不住了。这时,只见关世友慢悠悠地、毫无声息地站了起来,然后又是慢吞吞地说:“我知道的,他是漏了小括号。”带着很腼腆的笑脸,速度比一般学生发言慢了两拍,声音不是很响亮,但一字一顿绝对让全班学生听得很清楚。这样的发言让其他学生确实感觉很滑稽,又很惊讶,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掌声一下子响起来了。不知哪一位学生说了一声:“看,邹老师也笑了!”是的,我开心地笑着说:“你讲得真好!同学们都在表扬你呢!下次肯定讲得还要好!”

    反思: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笑的资本,微笑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微笑能使我们解除隔阂,微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微笑给人以信心。然而,生活也有许多烦恼和痛苦,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有时,实在是笑不出来,实在没什么可笑。但是,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教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学生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

    “忍一下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给学生一次机会,送他们一个微笑,忍让处世,微笑工作。服务行业提倡“微笑服务”,教育教学工作难道不应该学一学微笑教育的艺术吗?!

    案例之二:爱, 如此简单!

    我觉得他是我所担任的两个班中最令我不能忍受的学生,一副吊儿郎当的神气不说,上课还爱接茬,不认真听讲,作业凭兴趣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还听不进批评意见,处处和老师对着干……但不知怎地,就是如此种种“劣迹”好象也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处于中上水平。这更让我看不惯!要知道,我最讨厌的就是聪明的学生倚仗自己的小聪明不虚心!所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常常溢于言表,致使他好象对我的意见更大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个很有责任心,凡事求全求美,讲职业道德的教师,只是因为教学负担比较重在学校没有宿舍等原因和学生之间私下交流较少。所以可能让他觉得和我有距离感,但我内心一直想找个机会帮助他,和他套套近乎,看能不能使他改变。其中也曾找他谈过几次话,虽然没有不愉快,但好象我的鼓励,甚或是“刺激”等招数都对他无任何触动。有老师对我说:他啊,别理他,品质有问题。但我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孩子品质会有什么大问题。即使是有什么问题,也是我们当老师或当家长的没有正确引导。

    有一天,我让学生将订正的试卷交上来。破天荒地,他也交了,完成的不是很好,马马乎乎改了一些。但这马马乎乎也让我感到欣慰,于是我在他的试卷上写了一句话:“只要每天都有所用心,久而久之,将会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试卷发下去后,我甚至忘了这张全班唯一一张有批语的试卷,但慢慢的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有礼貌些了,上课也积极了很多,不再和谁说话都怪里怪气的了,作业整整齐齐,上课努力勤奋,甚至主动替我管理班级……回想我和他的谈话,可能我的眼神里有太多的责备、太少的诚意吧,所以貌似拉他,实则推他。

    反思:我们经常说要爱学生,我们也把爱化在辛勤的工作中,可学生似乎总是不领情,所以,我们又常感叹:到底我们该怎样爱孩子们?其实,爱很简单,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尊重的话语,一番公正的评价,一张亲切的笑脸……无不写满爱的语言。

    我们常常去抱怨学生们的冷漠无情和不懂事,而我们又给了他们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但我们的眼睛却盯在分数上,我们的爱夹带着一道有一道的练习题,我们的爱让他们熬至深夜,我们的爱是只准成功不准失败,我们的爱是不许学生有些许的倦怠,我们的爱是告诉学生你必须怎么做,而不是问学生“你愿不愿意做”!在我们的眼里,学生不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是一个分数,一张画满钩钩叉叉的成绩单,一台检查自我能力的衡量器……他们快乐吗?一张张童真的脸上写满了负担,一个个嬴弱的双肩都承载着师长殷切的期望……他们在欢笑的时候能尽情的笑吗?他们在我们的面前有过调皮的鬼脸吗?

    的确,我们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导他们,但那是教导,和爱还有距离,所以当我们抱怨时,当我们泄气时,当我们放弃时,或者当我们生气时,请想想,我们给了孩子们什么?那时你或许会羞愧和更加努力。

                         “特殊”不见了

                        中峰镇中心学校 周玉芳

  在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从没想过自己会在特殊事件上特殊对待,常想着自己是一个教师,只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学生带出好的成绩那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从而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了老师眼中的“特殊人物”,课堂上一遇到什么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总会不问青红皂白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因此,长时间以来我对这些学生总抱有一种想法:课堂上只要他们不捣乱就行。但如果有谁课堂上捣乱那就会罚他站在教室后面。时间一长我发现这种方法对这些学生根本不起作用。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我

  还是一个尽我职责的教师,他们却还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

  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了,看到那不近人意的分数我哑然了。放学后,我拿着试卷准备发下去,走在路上随手翻了翻试卷,我发现试卷并不难,可好多学生不是粗心大意就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就想好好看看学生的试卷。试卷拿回家,我认真的查阅了每一个学生的试卷情况。这时我发现吸引住我眼球的不是那些平时我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相反却是平时看似对学习毫不在乎的学生,他们的试卷上出现了许多擦过的痕迹,看来他们也在乎考试,也重视成绩,原来他们并没有对学习失去信心。真的是我没注意过他们?还是他们在我面前没有表现过

  什么?一时半会我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看到这些试卷我忍不住在上面写下了评语,不知处于何种心情写下的全是以鼓励为主的话。几小时后,我看完了所有的试卷,试卷上也下满了评语。这时再看试卷心中充满了希望,平时那些捣蛋的学生此时在我心中也不觉得他们有什么讨厌了,星期一一早我就把试卷发了下去,学生脸上流露出了惊异的表情,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些调皮的学生,他们在看自己试卷时却特别仔细,不时的还和同桌耳语几句。脸上流露出的全是在我鼓励之下的自信的笑容,之后的课堂上举手的同学明显的增多了,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了,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一

  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在课堂上我经常给“特殊人物”们一些发言的机会,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他们,他们学习劲头起来了,同时也感染了其他同学。渐渐地我和学生距离也越来越近了,课下有一些学生能主动问问题了。当然我也没失去和他们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一些想法也有了一些了解。其实那些特殊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不想学好,只是基础差,上课听不懂,更重要的是老师只重视优生而忽视了他们,这让他们心中仅存的一点自尊消失了,仅有的一点希望破灭了,所以就破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种想法:我就是一个差生!谁会在乎我?直到这次他们拿到试卷后看到卷面上写满老师的鼓励话语,才发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于是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有时上课总想和同学说说话,这时我改变了以前在众人面前批评他们的做法,我就用眼睛提醒他,并在其他学生不在意的情况下转到那同学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以示提醒,他们会自觉的回到课堂上来,并对我报以会心的微笑,老师提醒就在我们之间达成了默契。这样既不用中断教学打扰其他同学,也给了那些学生面子。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课下我又及时的找到他们了解上课情况,针对情况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时间长了,学生也发现老师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周记上多了学生的心理话,我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周记就成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又一个平台。我们的心更近了。

  一次大作文,有一个平时学习较差的男生写了一篇文章叫《那一次,我真后悔》,看完文章我觉得文章写的挺有感情的,是一篇不错的文章,特别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评讲作文时我就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文。当全班同学听到是他的作文时,有的窃笑,有的挤眉弄眼,有的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眼神随意摆弄着自己手中的笔,还以为我是以此再次出他的洋相,可听着听着,那些同学流露出来的不再是不屑一顾,而是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动作专注的听着,静静的看着,满眼都是羡慕。那个同学也开心的笑了。后来的几次作文他都写的不错,学习成绩也明显的提高了。

  和学生的交流多了,不知不觉中师生关系就变成了朋友关系,课堂上我们学习知识,课下我们一起聊天,这时再来看他们觉得这些学生有许多可爱之处,眼中的特殊也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谁说特殊的学生不可改变?特殊学生的出现只原于老师的特殊对待,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责任不光是让学生出成绩从而完成我自己任务,更多的是我要用我的爱心完成我的责任。

                     用爱心与责任心浇灌学生心田

                      竹溪县中峰中心学校 廖胜全

    学生心田,需用老师爱心与责任心去浇灌,尤其那些成绩不太理想、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而无数的教育实践说明,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错误和恶习发芽孳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用责任心栓紧学生的心弦。

    我班的陈洁学生,经常迟到,给班级扣分,而且每一次迟到总有他充足的理由。后来,我发现批评对他来说,已经是没有什么效果了,不如换一种方式来教育。于是,我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轻身地问他:“你每次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他回答说:“是看不起的眼光。”我摇摇头说:“没这么严重。同学们看着你,是在猜,你为什么又来晚了?是生病了?还是家里有特殊情况?”我又转向全体同学问:“是不是这样?”同学们都说:    “对!”这时,这位同学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后来,这位同学在周记本上这样写道:“我上课经常迟到,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可这次我准备挨老师批评时,没想到老师竟然没有责怪我。我心里好后悔啊!为什么我早晨不早点起床呢?我感到自己有点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不过我真的很感谢他们,我以后再也不迟到了”。从这位同学的周记里,我读到了一个孩子的心声,我庆幸自己那天早晨没有犯下错误。从这件事我看到,一次关爱胜过了那么多次的批评,教师的爱心对学生多么重要。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我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一样可爱,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们,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学生当中,有的学生语文、数学不好,但卫生很积极,或者音乐不错、体育方面有特长;还有的同学可能每科的成绩都不理想,但关心集体,乐意帮助同学等等。在学习生活中,我注意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班的汤守静,其他学科的成绩都不好,有很强的自卑感,但卫生很积极,有责任心 。因此,班里卫生就让他负责 ,每次卫生都高得很好,让我省了很多心,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她。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理解,她慢慢克服了自卑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在教育过程中,我坚持“ 激励,不指责;帮助,不埋怨”的原则,对每个犯有过错的学生。对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学生,我会走过去摸摸学生的头,对他(她)说:“我很喜欢你认真听讲的样子”。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总是以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乐意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教师以责任心呵护学生 ,学生才会愿意和老师谈自己的心里话。我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孩子,孩子不管犯了什么样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你必须要大错变小,小错变没了。这样一来,学生消除了对我的恐惧,也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更为融洽。我班的尹杰,家庭特殊,父亲再狱,母亲在外,长期跟随奶奶,缺少家教和温暖,导致思想涣散,不思学习,问题不断,不时溜出校外上网,在初三整顿学风过程中,理应把他理出来,但考里到他的情况特殊,我没有断然决定,我再次倾心与他单独深谈了一次,以鲜活例子告诉他如何珍惜机会做人,明白事理, 他触动很大,后来不良行为明显少了,课任老师也都一直肯定。看来,老师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 只要能洞察学生的需求与感情,善于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责任心去拨紧学生的心弦,他们就会变得情通、理达,险跌悬崖。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老师也许是极无意的一句话“路上小心点”、“多穿点儿,别感冒” 、“身体好一点了吗?”吃饭时说一句“多吃点”……学生都会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在眼下的气温陡降,我意识到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每天做好学生的异情工作,对有些不上课的学生就及时地进行电话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

   “爱能融化世界的寒冰,爱可以把心灵点亮、把热血点燃。”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与责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那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做不好的事业。自当教师以来,为了这个“爱”,当有同学生病时,我和家长一样,忙前忙后;为了这分“责任”,当班上有同学成绩下降时,我上学生家做家访,不知跑了多少路。更是“爱与责任”,使我自觉地学习教育学理论,研究教育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 我要更好地做到与孩子心贴心,把满腔的爱与责任投到教育事业当中去,这样才能做到让家长放心。

                 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竹溪县中锋镇中心学校 廖胜全

    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的感觉是模糊的,认为考试考课本上的很少,语文学不学没什么差距。换句话说,语文学习功利效果很不明显,不如多花点精力在数理化上。而且,这种现象在逐渐漫延,作为一个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我不能接受这种错误的认识,在这里,谈谈我对学语文的一些看法。

  在人们眼中,能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才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其实滔滔不绝说的洋洋洒洒写的都是他们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同样,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无以成语文之大厦。

  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学习。学习任何一种新的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生心理的发展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积累过程。 学生要学好语文,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积累。 这里,我重点谈谈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它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素材方面,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方面。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养成“积累学习”之习惯。

    第一、语言素材方面的积累

    语文教学,除了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长期方能见效的训练培养之外,还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生首先做好课文词语积累,能正确书写和拼读,更要对鲜活词汇和成语的积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的感觉不是享受,而是折磨。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乏味,甚至令人生厌。我们知道词汇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可安排学生每周摘抄五条成语,成语的条目不规定,但要求做到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每天一句名言警句或谚语俗语或广告语收集。如果坚持两年,想必学生的作文用语就生动丰富得多了。同时,在应对正音填词题,也是个有效办法。

    其次,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美文并作精美语段的摘抄 。

    一开学,要求学生手头上必有一本课外书,书的内容只要是健康的即可,班里学生轮流借读,也可以在所带两个班之间进行相互借阅,这样学生就有足够书来读 。然后,我提醒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言摘录下来,如好词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在早读早自习记诵,以便于需时使用;也可写读后感,就是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如读了一篇好文章,心里有了感慨,或见到诸如古人遗物、生活异常现象等触动了心灵,将这些以札记的形式记下来,从而就有了思想的积累。初中生思想活跃而新鲜,有的甚至还比较敏锐,思想积累不仅能促进由思想到言语的生成,而且还能促成学生思想系统化。

    再次,要求学生系统地,归类分块的积累

    到了初三,课业负担较重,在摘录词语、成语、 美文的同时,指导学生侧重对知识系统地、分块归类积累。主要从诗词、名著、仿句、口语交际、文言文、新闻概述等块进行系统整理。诗词涉及六册语文书上所学的,从诗人、诗题、诗意、诗情、名句及名句赏析(赏析角度可从内容、炼字、修辞、情感或哲理等选取)等方面整理。整理过程须认真翻书、查阅资料、请教,力求准确完善。名著着重于四大名著和书本上有的,从书名.作者.内容.人物.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制成卡片,对主要的.熟知的人物都应制成卡片。仿句题型多样,要求不一,要求都应去收集,一日一句,感悟仿句的技巧。、口语交际通过多收集,合作题练 摸索其中技法,一周一题。文言文主要放在五六两册,以重要篇目为主,紧扣课本,从字音(生字、古今异读的字)、断句(长句.异读破的句子).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句(文言句式. 翻译).文章内容. 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 写法等方面,逐篇整理积累,一周一篇。新闻概述题,即指导学生学会抓导语.删减.提炼,直到达到题目要求,先举例示范,再收集次类题尝试练习,一周一题,积累经验。再积累的过程中,定期(一月一次)分块搞一次竞赛活动。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见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的有趣。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自觉积累,学习自然井然有序,效率高,也就尽可能地避免不该丢的分。 

    第二、言语经验方面的积累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或无言以对或语无伦次,可我们一旦将答案公示与众时,他会迫不及待地说:“我想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我说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学生的思维“短路”或混乱造成的。如果一味听之任之,这种“说也说不清楚”的现象会更普遍、更严重。吕叔湘先生曾提出过:“语文课上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加以指导。”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通过每堂课前3分钟的演讲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他们不断增加阅读量,有力地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每周一篇作文训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们的认真笔耕。在教学中,一贯制地要求学生写自由作文。 内容不限,以记叙为主。从自我介绍开始,以身边人或事作为素材。多次笔耕之后,文章的内容不再单调,文章的情感不再虚假,文章的语言不再生涩,漫漫的寻到了成就感。 尽管他们的笔还是那么稚嫩,但他们不会放弃“搏击长空”。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要养成这一好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坚持。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时,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积累,并养成习惯。这样,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了。

  思品课堂活跃的小窍门

               自渎 赏析 ——《春》教学案例

                中锋镇中心学校 周玉芳教材分析:

  《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发向前。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春景。

  欣赏文中精彩优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一大重点,主要体现在:一、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二、大量运用叠词和对称、排比的短语段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三、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重点在让学生品读中,通过赏析感受春天的美。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有。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喜欢的春天的景色。在学生的叙述中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来了。然后,师生一起听配乐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春天的气息里学生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地方,并说出美在哪儿,从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地处相对落后的乡村学生,这个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但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在这方面要多加引导。

    案例描述:

  一、情景导入

    师:在前面我们积累了不少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我们自己能不能谈谈春天给人的感受呢?

    生:春天到了到处充满了生机。

    生:春天带给人希望。

    生:春天到了万物苏醒,给人感觉很清新。

    师:看来春天了给人的感觉真好,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可用一个什么字?

    生:美

    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是现代散文学家朱自清《春》这篇文章当中写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他一起去再次感受美好的春天。

    [评: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自然景物引入,感受春天的美,因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所以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在学生叙说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了解作者

    师:你对朱自清了解多少?

    生: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

    生:我读过朱自清的代表作《匆匆》。

    生:还有《背影》。

    师:大家了解的还真不少,除此以外他还有散文《荷塘月色》《绿》。抽时间我们可以读一读。

    [评:把课内知识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搞好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进入放松状态,随着朱自清再次去感受春天的美。(教师放录音)

    [评: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这么美的文章我们不读怎么行呢?看看我们能不能读的象录音里的一样好。

    [评:语文能力“读”是根本。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初步去品读,去感受。为下一环节的赏析打基础。]

    四、品味赏析

    师:在读的过程中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在小组内读一读,读完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你疑问。

    [评:通过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的朗读品析,教师随时指导)

    师:谁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喜欢这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偷偷”写得好,给人感觉小草悄悄地,不知不觉就来了,象小孩在捉迷藏。

    生:我也喜欢着一句,“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小草的颜色很好看。

    师:这一句中把“钻”改成“长”好不好?

    (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

    生:我认为不好,“长”只是很自然的过程,“钻”就不一样了。

    生:不好,“钻”有向出顶的味儿,“长”没有。

    生:“钻”写出了小草出来的时候要使劲。

    师:我们谁能用动作展示出这两个字的不同。

    (生上台表演)

    师:看了他们的表演,你有新的理解了吗?

    生:我觉得“钻”有一种挤的过程,从这儿可以看出小草很有力量。

    生:“钻”可以看出小草的生命了强。

    [评: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体会作者写作用字的准确性。]

    师: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我们继续。

    生:“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喜欢这一句,作者引用了诗句,写出了春风不冷的特点。

    生:我喜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但我说不出理由。

    师:那如果我们把它写成“舒活胫骨,抖擞精神”看你喜不喜欢?

    生:不好,读起来不顺口。

    生:读起来没劲。

    师:这就是叠词运用的妙处,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生:我喜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孩子闷玩的很开心。

    生:对这个句子我有疑问:为什么不写成踢几场球,赛几场跑,捉几次迷藏?

    所有的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师:是呀,为什么不那样写呢?我们通常都那样搭配呀?我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学生在下面比较读,小组讨论)

    生:文中的更顺口。

    生:我觉得换成场和次动作幅度太大。

    生:我觉得如果是几场,几次的话,他们会把小草踏坏,小草那么可爱他们不忍心,所以就踢了几脚球,赛了几趟跑,捉了几回迷藏。

    师:解释的很好,老师都没想到。的确因为小草张得太可爱啦,他们不忍心,所以就玩了一会儿。大作家就是不一样考虑问题就是周到,我们以后写作在用词上也要注意哟。用词要准确。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用词也很准确: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闹”要比“飞”好。

    师:为什么呢?

    生:“闹”可看出声音很大。

    生:对,但“飞”就感觉不到。“闹”既让人感觉到有声音又有飞的动作。

    生:我喜欢文中最后三段。作者把春天分别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很恰当。

    师:这三句的确很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学生齐读最后三段。)

    师:除了刚才那个同学分析的以外,你觉得它还美在哪儿?

    (学生在下面商议讨论。)

    生:这三段写出了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春天的成长过程,因此三段之间顺序不可交换。

    生:这三段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新,漂亮,壮。

    生:老师,最后三段不要行不行?

    生:不行。(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生:因为写出了春的特点。

    生:这三段点明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生;这三段概括了上文的内容。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理解挺到位,自学的比老师将还到位。那既然说道特征,文中还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征?

    生: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可爱。

    :师:从哪些地方可感受到春草的可爱呢?

    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生:第五段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从这儿可以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生:还有第四段写出了春花多的特点。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压榨眨呀眨的。

    生:还有间接写花多的地方,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正因为花多才会有那么多的蜜蜂和蝴蝶。

    生:还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评: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谈自己自己喜欢的文字,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说,交流去感知课文内容,交流中学生的理解不全面的,让他们自己去补充,教师指导。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交流的结果,以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上课无所事事的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很活跃。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个同学的感受都谈出来,因此下面就设计了一个课外练习。]

    五、课外链接

    师: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从文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也初步的知道了春天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还有很多同学还想发言,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去说了,不过没关系,我还给大家留有展示的平台,下去之后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我们的摘抄本上,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尽量不写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过的。也可以收集更多优美的片段,这是第一项作业。第二项作业: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为这一篇文章另写一个结尾。要能表现出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评:这一环节第一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课下积累,也是课堂上的一个延续。第二题写结尾主要是让学生实现从欣赏到自己写,在自己写的过程中再次去感受春天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春天喜爱之情。]

  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 :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在学习工程中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上课一开始,我从学过的诗句入手引出《春》,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松弛、最舒服的状态,去聆听配乐课文朗读,从感官上去激发学生,因而他们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交流,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让与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

  2、从读到悟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中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发生冲撞,从而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学会了取长补短,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了。以前在在教学中,我总喜欢给学生设计好题目,然后在按我的教学思路去完成教学。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大胆的把权利让给了学生,结果出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发现学生自己的理解有许多时候比老师的还到位,还全面。因此学生感悟的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的意见,不在要求统一标准。学生感悟交流的过程就成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平时积累多了,自然对有些东西就熟悉了,加上课堂上的激情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就把课后练习一作为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因为学生基础比较差,水平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节课里还有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如:

  1、学生朗读指导还不到位,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的感悟,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

  2、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都是想哪儿就哪儿,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显得支离破碎。

  3、虽说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内容安排上还有些单一。

  虽说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这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轻松,下课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深入钻研,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出来。

                    走出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的误区

                     中峰镇中心学校 方先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今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课件才能发挥课件的真正作用,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更加合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教学时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一、使用课件是单纯是为了“作秀”

    现代媒体的介入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是否有一个优秀的课件,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一堂课上罢后是否有收获。现在许多老师为了上一节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不仅潜心深钻教材,而且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试想如果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如此,我们的能忙得过来吗?这样的课只能是讲给别人看,不可能让人人,节节课都效仿,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做到如此完美境界的又有几人呢?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课只能是优质课件的展示课,不能称为构建有效课堂的示范课,实际教学中用之甚少,对教师的平时课堂教学引导都起多少作用?不可而知,不能不说有很大的“作秀”之嫌。

    二、使用课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传统的教师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仍不可抛弃。有人认为我们已经将自己的教学思想制成了课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无须教师讲述或点拨,甚至将课件像放电影一样让学生观看,让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虚无缥缈的课件或媒体中被动“接收”知识。试想这样一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主导地位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我们面对的一个有情感、有思维、有个性、有生命的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教学需要“双边”互动。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众,电脑成了一种象电视一样的工具,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流合作、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常常会被忽视和淡化。教学课件所展示的教学流程模式化,无法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发的突发问题,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创造性思维活动无法展示,更多的是让知识与社会、与生活、与实际相剥离,从而无法完成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那么又怎么能体现出从生活走向课本,再从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知识循环模式呢?在课件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如果偏离课件既定的轨道,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 “引入”或“强拉”到课件里。这样教师的注意力只会注意鼠标和屏幕,淡化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更重要的是忽视学生的需求、探知的愿望和创新思维。在许使用课件或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代替”关系:录音代替了教师的范读,屏显代替了板书,绚丽图像的呈现、幽默的动画播放、悦耳的音响感染代替了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是死板,不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挥和培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课件都无法替代的,因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灵性”能创新、敢创新的学生。

    三、使用课件不能替代实验教学

    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感、观、动、思再现知识或规律的发现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是一种人格、信念和道德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活动培养他们分析、处理信息和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究真知的欲望,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创建一种良性的实验探究思维模式,培养一种创新思维。而媒体或课件的模拟虽然可以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细腻的物理过程,直观的结果,但缺乏实物实验给人的真实感、可信度,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也很难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我们的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对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作了“理想”化。如化学教材中的“喷泉实验”、物理教材的“大气压强实验”等,对比电脑动画与学生亲身参与,前者形象、直观、理想化,而效果是泡沫型的,后者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后,尽管得出的结论有时不是预料中的那么完美,但每个细节在学生的大脑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四、课件不能完全替代教案

    教学课件是辅助教学,是为课堂教学的需要服务,它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课件因教学需要而产生,许多知识或规律在学生现实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也有是因为知识或规律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而又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我们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这些现象或规律进行必要的重现,用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么我们就可根据需要设计课件,用来解决课堂教学中难点、重点。如物理教材中“电流的形成”、“牛顿第一定律”、语文教材上的“故宫博物院”等,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须对这些难点内容用媒体展示给学生,并不需要对本节教学内容完整地制作在课件中,这样学生能很直观地了解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如果我们将所有教学设计都用课件或媒体呈现给学生反而让学生不知道本节课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了,就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感觉。所以对制作课件或是否要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的内容时适加以取舍。完全可以是本节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或某一知识点,并非是一节完整教案的“复制品”,真正体现课件媒体为教学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五、课件展示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设计不仅反映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思维,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中轴线,更重要的是能对本节课堂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有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认为,有了课件,不需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一节课下来,黑板干干净净。试想课件是我们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流程制作的固定模式。学生通过课件的观摩能完全领悟教师的设计思想吗?同时,必要的板书也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语言告知他们本节重点、难点,让学生也能从教师的板书中学会梳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将一本“厚书”变“薄书”,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实际上是教师处理知识、传授技能的一种能力转移过程,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示。

    六、使用课件不能“跑马观花”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大,它多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若操作时速度太快,学生容易疲劳,而且毫无思考的余地,对许多问题只是“跑马观花”,没能经过自己深思、发展、创新、探究,导致对知识内容掌握不牢。更有部分学生对媒体展示的内容是一知半解。在课堂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收效甚微,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使用课件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有快慢适度,一个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不能只考虑课件媒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由课件控制了教师、更控制了学生。

    总之,现代教学手段为教师、为学生撑开了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期盼知识的学生洒下了甘霖,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观点,在继承、发展、利用上下功夫,在“传统教学之精华”上添上现代教学手段的翅膀,合理、科学地运用它一定会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掌握技巧 努力提高交往能力

  顾问:欧胜宝 熊地茵 向良余

  主编:马 佾

  编辑:

  熊春云 蔡小东 高 如 郭国霞 李桂芝 李再朝 胡显才 谢扶明 邹笃军 刘秀云 欧阳琳 甘云华 唐秉杰 汤 辉 谭文成 左太春 肖祖兵 周保华 胡世魁 胡 青 陈振武 瞿祥友 吴志新 沈小霞 吴鹏飞 魏 云 李茂志 李祖敏 屈 冰 何荣华 敖景余 叶文红 石崇新 马爱华 程用忠 敖金材 吴朝良 周怛星 蔡东升 封益江 敖远龙 汤显义 谭 竞 袁 俊曾志明 万绍明 杨程  刘永树 刘晓红 周益斌

  地址: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

  电话:07192860909

  投稿信箱:mayi681012 @yahoo.com.cn  

标签: 母亲鼓励孩子简短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