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诗意追寻——读《像唐诗一样生活》[已扎口]

哈哈库 27 0

该用什么文体写一篇品评关于品评诗歌的文本呢,学术论文?我对文艺理论一知半解,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出笑话。写首长诗?似乎又有点夸张了(主要原因是写不来)。看来只能将就些阅读碎片拼贴成文,献给曾经打动过自己的文字。

   一、品诗的记忆

   上大学时,为了培养书卷气,与舍友约定每晚背诵唐诗。我们从《唐诗三百首》中随机选取不长不短、没有生僻字的古诗在临睡前折磨同屋其他女生。当时最喜欢李商隐的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觉得句子美,至于诗人是自感身世还是讨好美女,全不放在心上,这缠绵柔美的句子真亏他想得出。同样印象深刻的是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哇,好痴情的诗人!后来才知道元稹同志的风流史不输《天龙八部》处处留情的段王爷。李白的古诗背了几首,《蜀道难》因为生字太多,知难而退了。老杜的五律不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无奈与“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反差之大,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又或者是苦难出诗人,文章憎命达?诗人的忧郁症大多来自仕途不畅,不然像李白那样日子过得悠哉游哉的名流怎么也有“白发三千丈,缘仇似个长”的感慨,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长安不见使人愁”吧。朝廷诏令一发,诗人马上变得意气风发,瞧,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唐朝就发明了日行千里的快艇,而是诗人的心太急切了些。中文系一位先生不喜欢王维,认为他的诗精制而已。我却喜欢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么宁静开阔的生活画卷,如今去哪儿找如此天然纯朴的地方。到处都是工业化都市的粗制滥造,悠远恬静的田园生活仿佛是外太空的事情,太奢侈了。

  恰好同屋美女新买一幕纱帘挂在床头,从此,我们每天都要在熄灯前用特别淑女的声调颂读:“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大学集体宿舍简陋而寒酸,却因那一幕廉价的纱帘,居然也寻到些许诗意。

  上学时,生活单纯,唐诗里写人情世故的句子很容易被忽略掉,出社会后,深深体味到世道艰辛、生存困难的现实,一分钱打到英雄汉的故事到处上演。“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失意、飘泊、茫然、虚无几乎取代了甫出校园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我从何处而来,该向何处去,过怎样的生活,会遇到什么人。有时候,这些问题是玄远的哲学思考,更多时候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哲思带给人智慧的愉悦,总是希望越明白越好;而面对现实时,大多时候采取得过且过、装傻充愣,太诡吊了。《唐诗三百首》末篇《金缕衣》好像是为现代社会青年人为追求成功忽视幸福而作的挽歌。

   二、品诗的文本

  于诗歌,我偷懒,用五柳先生不求甚解为托词,很少追究诗歌中细致微妙的地方,而诗人的高妙之处往往就在这些细枝末节处熠熠生辉。像写出《唐诗四季》《像唐诗一样生活》的家伙,真是让人嫉妒,没有比比干多一窍的玲珑心,怎能与古人对月望乡、与诗人一起为春天的小草歌唱,为秋天的萧瑟伤感,慰藉潦倒还乡的旅客,击赏痛斥战争的忧愤?若没有一双穿透时空的眼光,怎能看穿太白得意时的平庸,老杜沉郁中的讥诮,王维淡雅中的焦躁?若没有一幅别样的心肠,怎会质疑被人捧得太高的才子,发现流落于书本中的珠玉?

  诗人注定是孤独的,他们纤细如发、倏忽不定的心灵一方面卓然于世,用艺术和语言描摹、批判生存的世界和书写转瞬而逝的永恒;另一方面,诗人也脱不掉凡人的俗气,总希望自己被了解,被阅读,被欣赏。因此,有好作品,还须有好读者。唐诗空全绝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缘于唐代受众的整体水平高于其他时代,就连溪边洗衣的村妇都能给白居易的诗提意见,可见一斑。如冉云飞书中多次提到唐代二流诗人放到宋以后,可执诗坛之牛耳。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与唐代二流诗人同样资质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为何成就一般呢,可见时代风气对个人的影响。

  冉云飞君的《像唐诗一样生活》感于道德化、教条化阅读对古诗的摧残,选择耳熟能详的唐诗,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考订诗人做诗时候的背景,或揣摩诗人写作的微妙心态,或赏析诗歌的结构篇章。古往今来,人、事、社会、情感从来都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冉君将诗人、诗作用多棱镜而非单面哈哈镜照应,方显出唐代那摇曳多姿的风情。在读诗、赏诗、品诗、评诗的过程中表达作者对艺术、对人生、对家国的看法。读了冉君的书,既读了唐诗,也读了冉云飞君,真好。

   三、写作

  中国古代有诗话、笔记、札记等文体,记述典故旧闻、名人逸趣、读书心得。近代西学来势汹汹,在文学批评方面,多件花样百出的新范式,眼花缭乱的西方大师布迪厄、葛兰西、巴赫金等人纷至沓来,这些大名鼎鼎的牛人不知读过唐诗没有,但很多研究文本中,这些人的名字倒很常见,很多研究者不借助西方行话,好像就不会读诗写文章了。在专业论文、科学范式的话语霸权下,诗话笔记被挤到边缘,难登学术大雅之堂,也因此几乎截断了文学批评中灵动、机俏的趣味传统,代之以枯燥、单调的注释体或有关文化的云山雾罩的洋洋大作。冉云飞君看来,这种做法的结果迟早要把诗歌搞死。我认为冉君这本书介于诗话、笔记之间,有心得、有考证、有趣味、有学识,唐诗要读成这样才行啊。本人的知识系谱与冉君不同,有些看法与作者相左,不过在趣味上却一定要攀个知己。忽略掉因校对不精而出现的小虫子,全书大部分评论都很精彩,那篇序言就更不用说了,我正是先看了序言,才决定买书的。

标签: 诗意的句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